21世纪是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很多父母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从孩子还没出生就开始进行种种教育和培养。从会读书写字开始,宝宝就背上了各种沉重的“包袱”。但是,在重视学习成绩的同时,父母忽视了对孩子心态的培养。要知道,人才的竞争是综合素质的竞争,才能固然重要,拥有一份好的心态也是成功路上必备的法宝。 心态不好,酿成悲剧 如今,这个社会不乏“富二代”“官二代”,中国的大部分孩子似乎已经度过了物质贫乏的困境。然而,大学里却屡屡发生自杀案和投毒事件,这些极端、惨痛的案例向我们昭示了另一种匮乏——健康心态的不足,同时也恰恰反衬出父母对孩子心态教育的缺失。 网上流传的感谢当年同窗室友的“不杀之恩”,颇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但在大学生群体里,因为关系不善而矛盾激化的事情并不新鲜。马加爵只因打牌和室友发生口角,最后杀害4个同学。追根溯源,骨子里的自卑和偏激是根本原因。 如果说这些都是反面例证,那么,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该引导他们具备哪些好心态呢? 什么是好心态 ●有好心态的人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有适度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自卑也不妄自尊大,能接纳并欣赏自己。他们对自己是比较满意的,有一种满足感和愉快感。 ●有好心态的人是与人为善的,他们能够和别人和谐相处,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感谢别人的善意,知道如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有好心态的人做事态度积极,他们会努力让事情达成,遇到挫折的时候也能够面对,不怨天尤人,可以自我调整。 给孩子一份好心态,既简单又极难。最大的障碍是,作为家长,你必须克服已然成形的是非评判,放下无处不在的控制心,用一种发现和学习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家长要学会对孩子“放手” 前不久,网上流传着美国小男孩帮妈妈接生的新闻。很多中国家长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这正是美国教育理念的不同之处,美国教师和家长更相信孩子,很多事情都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而对于很多中国家长,孩子总是长不大,永远需要家长的呵护。从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踏进校门,家长的关怀总是无微不至。孩子学走路的时候,家长总是担心孩子会摔跤,不敢放手,殊不知,如果没有家长的过多保护,在一次次摔倒和爬起来的过程中,孩子会学得更快。等到孩子学会了走路,开始上幼儿园,家长又总是会早起几分钟,给孩子换好衣服、穿好鞋。一位生活在美国的中国家长说:“我家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我就让她自己绑鞋带。有时候,鞋带没绑好,她会摔一跤。但是,我相信孩子可以做到。如果你不相信孩子,她就永远做不到。” 让孩子知道“生活是你自己的” 在国内,你不难发现一种现象:很多孩子认为自己是为父母而学习的。如果孩子不高兴了,就会随口而出:“我不给你学习了!”这其实都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对。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要告诉他们学习是为了自己,学习能让他们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如果不好好上学,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很多父母平时工作太过繁忙,没有足够时间照顾好孩子,因此内心感到很愧疚。时间久了,孩子内心多少也对父母有了些责备和怨恨——“笑笑的妈妈总是陪着她读书。”“晓明的爸爸教他学数学!”如果家长真诚地和孩子说:“宝宝,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没有太多时间管你的学习,但是,只要你自己足够努力,你一定就是最棒的!” “让孩子掌握一项技能,不如让孩子拥有一个好心态。”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心态呢?遇到下面几种情况,家长该如何处理? 1.老师告孩子的状 不能完全站在老师一边指责孩子,他会觉得“你们是一伙儿的”;但也不能完全站在孩子角度,认为老师是故意找茬。仍然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听听孩子的解释和理由,从而决定怎么做。 2.你家孩子没有他家孩子优秀 父母首先要放平心态,不要比较。如果孩子关注到了“豆豆总是比我滑得好!”那家长要先理解他的情绪,然后帮他分析能跟豆豆学到什么技巧。关键点是让孩子接纳自己的同时也接受别人的好,形成一种“我好,你也好”的心态。 3.其他小朋友欺负你家孩子 允许他害怕和哭泣。千万别训斥他:“你怎么这么没用?你怎么不还手?”首先搞清事件的严重程度,需要家长介入的时候,要出面解决。家长也可以在家跟孩子演练如何应对欺凌,以增加他的勇气和技巧。 4.孩子胆子太小 家长要把孩子的个性和行为尽量做正面解读,比如不是“胆小”,而是“谨慎”,这是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谨慎的孩子一般不会贸然尝试新事务,比如别的孩子都去坐飞船,他就在下面看。这时你要先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再给他提供一些信息:“你看这个飞船是慢慢飞起来的,小朋友们在里面很安全。”其实,孩子此刻也在学习和调整心态,即使这次没坐,下次他可能会主动尝试。 5.孩子抢其他孩子的玩具 一味地教他谦让不是好心态,而是压抑。如果玩具是别人的,应该让孩子学会请求“我们可以一起玩吗?”如果孩子是在“保卫”自己的玩具,同样要教他拒绝“这是我的”。这种情景下,家长最该做的是教孩子把动作转化成语言,避免肢体冲突。 6.孩子得了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