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孩子在家庭中变得越来越“金贵”。有关孩子的一切,包括交朋友等琐碎事,都纳入了家长们的全面管控范围。这就引申出一个问题:如果孩子交到那些令家长不待见的“坏朋友”,父母应该怎么办? 孩子遇到“坏朋友” 我家搬到现在的小区时,女儿还不满3岁。女儿在小区里交的第一个朋友叫小菲,比她大3岁。小菲常常想出各种新奇玩意,女儿和她玩得十分开心。可是,因为这个女孩性格比较“野”,一刻也闲不下来,还不太注意整洁,是大人眼中的“非主流”女孩,所以家长们不太愿意自己的孩子和她玩。 有一次,小菲和另一个女孩在追逐嬉闹,为了尽快追到同伴,她出其不意地抓了片树叶放到女孩脖颈里,女孩痒不可耐,咯咯大笑着跑开了,不小心摔了一跤。没想到,女孩的奶奶和妈妈立即很生气地拉着孩子离开了,边走边大声对孩子说:“野小孩,以后不许再跟她玩了!”玩得正开心的女孩还没回过神来,委屈地扭着身子被家长拖走,而小菲则是懵懵地愣在原地,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 目睹了全过程的我心想,这又是多大点事,何至如此呢。这样的事在小菲和我女儿玩耍的过程中也时有发生,我都是一笑而过。 后来,我有意识地观察了小菲一段时间,发现她虽然不受家长欢迎,但在小朋友中间人气却很高,一群孩子一起玩,她常常不知不觉就成了那个制定游戏规则的“领导”。她还有个突出的特点——皮实,身体素质和意志力都很强。有一次她和我聊起小时候遭遇车祸手臂骨折的事,说得轻描淡写。还有一次,她眉飞色舞地向我描述和家人去山区旅游时,她在卫生条件不佳的旅店里拍死20多只大蚊子的光荣事迹。 我在脑海里拼凑出了这个孩子立体的形象:有点“野”,有点皮,爱捣鬼,颇有“豪侠之气”。用传统意义上优等生的标准来看,这孩子算得上“坏朋友”,至少是不那么“好”的朋友。 不会被“坏朋友”带坏 有的孩子放学后不主动做作业,有的喜欢呼朋引伴疯玩,有的爱搞些恶作剧……如果孩子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就不淡定了。我家小区里很多家长对小菲的排斥正是反映了这种心态。 我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不一样的做法,支持女儿结交这个有点特别的朋友,不仅在她们玩得尽兴时尽量不去打扰,而且还邀请小菲来家里,让两个孩子有更多的分享交流机会。 渐渐地我发现,女儿不但没有被小菲“带坏”,而且还有了些让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她原来是比较文静娇羞的女孩子,还有点“小矫情”“小洁癖”,看到一只毛毛虫也会害怕地朝我怀里钻。但和小菲在一起的时候,她变得大胆、英气了许多,疯得一身臭汗或者摔倒剐蹭了也不再哼唧半天。在伙伴关系中她变得自信、有主见了,不再只是唯唯诺诺的小跟班,也会经常出出点子、策划些游戏了。她自身美好的特质中增加了一些本来没有的东西,使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了。而小菲也在我女儿的影响下,渐渐对阅读产生了兴趣。 我想,这就是伙伴关系最神奇的地方吧。它让孩子有机会看到各种各样的风景,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学会欣赏和接纳他人,并在这种欣赏和接纳中丰富自己的灵魂,走向更加广阔多彩的世界。 让孩子学会与不同伙伴相处 我女儿和小菲也会出些小矛盾。有一次,女儿嚎啕大哭着跑回来,向我告状:“妈妈,小菲不好!她说了一句×××,我告诉她这是脏话,不能说,她不听,还说我是傻瓜,呜呜呜……我不想再和她玩了!” 我先让她释放了一会情绪,仔细想了想,用平静的语气对她说:“嗯,那句话确实不文明、不好听,宝贝不会说,对吧!”她用力点点头。我接着说:“妈妈觉得,看到宝贝和其他小朋友都不说,小菲以后也会不说的,对吧?”她似乎想通了,点点头说:“我也觉得是这样的吧。”第二天,当小菲来叫她玩的时候,她已完全忘了这事,又活蹦乱跳地跑去了。 我这几句看似没什么深意的话,向女儿传递了3个信息:第一,你不说脏话是好的,坚持做你认为正确的;第二,妈妈没有因为小菲说了脏话就觉得她是个坏孩子,这不影响你和她做好朋友;第三,你可以用积极的言行去影响你的朋友。 每当女儿向我诉说小朋友的缺点或者在交往中遇到的不愉快时,我基本都是如法炮制,渐渐地,女儿告状的次数越来越少。现在,即将升入幼儿园大班的她善良、开朗、自信,和不同性格的伙伴都能和谐相处。不敢说这样就能保证她今后有多大出息,但至少在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这一块,这个开端让我比较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