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绘本里的思维训练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妇女报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9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哲学提供的是一种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观察自己的思维方式。

      其实,在孩子的很多绘本里,也蕴藏着非常多的哲学命题。比如绘本《鸽子需要洗澡!》讲述的是一只很脏的鸽子不肯洗澡,在对话中有各种“狡辩”,就是为了说服他人自己不需要洗澡。

      自我确认偏见

      “自我确认偏见”,听上去挺深奥,其实大白话就是“人们总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绘本中的鸽子就是这样,他总是选择性忽略一些信息,来证明“自己不需要洗澡”,尽管身上很脏,还有气味,他却说“什么气味?我没闻到”;他还声称,围绕着他周围的苍蝇就是巧合,以此来证明自己不需要洗澡。

      在和女儿讨论这个话题前,我先引入几个她熟悉的情景:

      你有没有过,假装没听到妈妈叫你,因为你不想去睡觉呢?

      你有没有过,故意不看你的好朋友,因为她想玩你的玩具,而你不想给她玩呢?

      这样的提问铺垫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绘本,然后我就可以问:“你觉得为什么鸽子没有意识到自己很难闻呢?”因为有了之前的类比和铺垫,女儿基本上能知道答案,因为鸽子不喜欢洗澡。“如果鸽子喜欢洗澡的话,你觉得他会闻到自己身上的气味吗?”这个假设性提问,就是帮助孩子跳出“自我确认偏见”的坑。

      我们不需要教学龄前孩子高深的概念,但他们可以理解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时,他们就会换位思考,原来是因为自己不喜欢,所以才选择性忽视。不要选择性忽略和他人不同的观点,我们有的观点不代表事实。

      绝对和相对

      这本绘本里有另一个哲学命题:绘本一开头就有人指出,鸽子脏了,需要洗澡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到底怎么定义“脏还是不脏”,有没有一个绝对衡量标准呢?

      绘本里的鸽子提出:“你知道吗,在有些地方,洗澡是不礼貌的。”这里有了一个“相对”的概念:的确需要洗澡,但的确有些地方是不洗澡的。这一页虽然短,却引发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讨论,即绝对和相对的概念。

      我就由此和女儿讨论了下面这些话题:

      “在我们家,多久洗澡一次啊?如果我家人一天洗澡一次,邻居家人两天洗澡一次?哪个是正确的?”这个问题对女儿来说有点“烧脑”,但却能给予孩子一个更加多元看待问题的视角。她当时表示:“我们家是对的”。而我回答她:“都是对的,到底多久洗澡一次没有绝对标准,这取决于自己的生活习惯。很多规则只是不同,没有绝对对错。”

      之后我们展开讨论:“我们家里有没有一些规则是和你同学家的规则不同的?有没有什么规则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需要遵守的,而有些情况是可以被打破?”

      女儿自己想到一个关于身体界限的规则:“身体是我自己的,我不喜欢就可以不让别人碰。但有时,身体坏了,就需要医生碰一下、看一下。”

      这个话题的讨论很有意义,不少家长自己也有困惑,立规矩会不会让孩子变得很刻板。我的想法是“先立后破”,先让孩子明白规则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遵守。然后逐渐引入这样“相对”的概念,和孩子讨论,哪些情况下规则有例外。

      这些讨论没有绝对答案,但这样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孩子自己去探索,从而找到自己和社会的边界在哪里,这是受益终身的财富。

      人生优先级

      最后一个“哲学性话题”是关于人生优先级的,鸽子说,“人生那么短,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不重要的事情呢?”读到这里,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展开:

      “洗澡是不是不重要的事呢?”“生活中每天都做的刷牙、洗手,是不是不重要的事情呢?”通过这样的讨论,引发孩子思考“重要”对于自己的定义是什么。

      “生活中重要的事情有哪些?”“我们可不可以只做重要的事呢?不重要的事情我们可不可以不做?”从我和女儿的讨论中就会发现,她觉得幼儿园毕业很重要,长高长大很重要;的确也会像鸽子那样觉得洗手、刷牙、睡觉不重要。但当我问她最后那个问题时,她又似乎觉得“不能不做不重要的事”,这时我就会告诉她,不做这些小事,大事就完不成。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要只想“有用”,要多想“无用”。通过一个绘本就让孩子理解了思辨的意义,很多有用和无用都是相对的。

      学会提问,和孩子进行有意义的讨论,这是最好的提升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思考,不是为了追求答案,讨论过程本身就足够有意义。思维训练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互动中进行的。

      我一直觉得对一个成人最高的评价不是聪明、努力,而是“通透”。知道自己要什么,明白自己的价值和局限,不妄自菲薄,也不轻易嘲笑他人,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保持思考,保持心智,保持清醒,这是一辈子的修炼,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