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方教育相比较,亚洲父母把课业和兴趣划分得很清楚,老是担心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在非课业上,似乎除了功课以外,做别的事情都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实则这是一大教育盲点。 生命中倘若缺乏感动自己的轨迹,又如何塑造出更完整的个人特质?大多数人都是在源于并高于生活的理想中得到锻炼与成长的。只要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兴趣及责任,相信孩子预见更幸福的未来是必然的。 让孩子自己慢慢长出那对翅膀 什么是“慢养”?我想先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 沙池里有3个小朋友正在嬉戏,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拿起瓶子,试着将沙子装进瓶子里,但是瓶口不大,装进沙子需要一些耐性和技巧。对于这3个幼儿来说,小肌肉都尚未发育成熟,这个游戏确实具有挑战性。 就这样,孩子们尝试了一阵子,终于有一位妈妈忍不住走过去,她教孩子先拿起漏斗放在瓶口上,用小铲子小心地挖沙,然后倒进漏斗里。在妈妈的协助下,瓶子很快就装满了。妈妈得意地问:“懂了吗?要不要再试一次?”但很快,孩子对这个游戏失去了兴趣。 第二位妈妈似乎是比较紧张的类型,她在旁边不时地叮咛着:要小心这个、不可以玩那个……这位妈妈没有直接教孩子如何把沙子装进瓶子里,但很快地,孩子只玩了一下,便被其他玩具吸引过去,离去时还可以听到妈妈紧追在孩子后头,仍然不断耳提面命。 第三位妈妈的神情最自在,她选择坐在离孩子有一点儿距离的位置,远远地注视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很少参与意见。而那孩子也不疾不徐,专注地用各种方式游戏和探索。每当他找到了一个新的方法时,他的妈妈就会适时发出赞叹的声音夸奖他。 因为养育观念上的差异,三位妈妈对于“孩子玩沙”这件事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第一位妈妈非常有效率地将大人的思考及经验“教”给孩子,优点是孩子可以很快得到方法或结果,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马上学会”也让孩子失去了宝贵的思考能力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当你教会孩童一件事,你就夺走他自行探索的机会。” 第二位妈妈虽然没有正面干涉孩子游戏和玩沙的技巧,但她过度谨慎与保护的心态,总是不断干扰孩子正在进行的学习,孩子很难持续保持专注,容易因此而分心,失去了完整学习一件事的经验及机会。 第三位妈妈在此过程中并不急躁,慢慢等待,不任意打断孩子,所以这个孩子的专注时间最久。孩子在游戏中不断重复实践某种过程,不断发现新的游戏方法,这些经验都使这个孩子奠定了自信心,也内化了新的能力。在妈妈的“慢养”下,孩子获得了最丰富的体验。 所谓“慢养”,就是给予孩子充分发挥自我的机会和时间,奠定深度扎根的基础。天下父母都想让孩子拥有一对翅膀,带领他跨越阻碍,飞向未来。但是,有的父母非常急切,总是希望孩子比别人快,不能输在起跑点,于是在孩子背上强装上一对巨大的翅膀,这个孩子不喜欢、也不适合的翅膀,往往让他在还没有飞起来前,就已经因为承受不起压力,丧失了飞行的意愿。 而“慢养”就是让孩子自己慢慢长出那对翅膀,虽然一开始只是小小的,看似没什么力量,但是父母不急躁,稳健地为孩子创造环境,让孩子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赋和兴趣,让孩子愿意主动探索与学习,最终那对翅膀会在爱与自信下茁壮长大,成为孩子迎接未来最有力的关键。 优质陪伴和创造环境必不可少 有一个名叫志君的男孩,在幼儿时期特别喜欢吸尘器。小学一年级时,志君开始喜欢飞机,他收集飞机模型、阅读与飞机相关的书,了解飞机的机型、设计、产地、制造时间、可容纳人数以及性能等信息,时常提问有关飞机的问题。有一天,志君的父亲告诉他,有一家英国公司的网站对各类机型有十分详细的分类和介绍,他如获至宝。为了查阅网站上的讯息,志君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英文。 志君班上有一个同学的父亲正好在机场的控制台工作,于是他随同学参访了控制台。志君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一进控制台,就滔滔不绝地告诉工作人员停在跑道上各架飞机的型号、产地、隶属公司以及乘坐人数,甚至起飞时间他都能一一说出。叔叔们听得目瞪口呆,笑称这位小朋友是来踢馆、抢饭碗的。 志君的妈妈也借由这样的机会告诉他:“如果想当飞行员,必须要有很好的视力喔!”因此,志君从小就非常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随时注意写字和阅读的姿势。虽然他也玩电子游戏,但是知道视力对于他的梦想有着关键影响,便能自我克制。 小学四年级暑假,志君跟妈妈商量,他想独自一人搭乘飞机前往澳洲的阿姨家。妈妈虽然有些担心,还是答应了。志君在飞机上向空服人员提出,希望能见到机长。当机长看到是个小朋友时特别惊讶。志君非常自然地用英语说:“我以后也要当机长!”他向机长请教如何才能达到梦想,机长被他的专注和热情感动,也大方地分享经验。 志君很想进入驾驶舱参观,但是机长根据规定婉拒了。飞机终于顺利到达目的地,临下飞机前,机长突然叫住志君,带他进入驾驶舱。志君兴奋极了,他好奇地看着驾驶舱里的各类仪表设备,尽管他已在书上看过,但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还是让他大开眼界。 离去前机长热情地拍拍志君的肩膀跟他约定,希望不久的将来他们将会成为同事,一同在天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