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766(2018)11-0005-16 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不懈努力,中国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工业体系不健全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制造大国,并初步形成了工业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中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新时期,技术创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空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加速推进,世界各国企业都在积极围绕大数据、智能制造、移动互联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展开创新,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此外,近期发生的中美经贸摩擦和“中兴事件”,都充分表明加快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面对这些新挑战,未来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是什么?本文以制度环境和企业创新行为的共同演进作为基本分析框架,在对制度环境变迁和企业创新行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制度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影响的机制,进而从企业的视角提出未来技术创新对制度环境建设的新要求。 一、一个分析框架:制度环境和企业创新行为 对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40年的回顾和展望,不能脱离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大背景。在这一背景下,同技术和经济环境相比,制度环境对企业创新行为具有最为根本性和最显著的影响。制度环境因素直接触发并持续影响着企业创新行为的变化,企业创新行为变化又对制度环境提出新诉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度环境和企业创新行为呈现出共同演进特征。 1.制度环境和企业创新行为 North(1990)[1]将制度解读为用来规范社会交往行为的一组“游戏规则”,包括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Scott(1995)[2]则将构成制度的要素划分为规制性制度、规范性制度和认知性制度三类。制度为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稳定的行为框架,以合法性压力抑制个体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制度环境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成本,而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新的制度环境能够更有效率地进行资源配置(Williamson,1985)[3]。 企业处于由法律法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等要素构成的社会框架之中,企业的行为和交互作用受到制度的影响。制度可以对企业创新行为进行直接的强制性约束,也可以通过创新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而施加间接约束(马勒巴,2009)[4]。其中,制度环境变化既包括从较多约束转变为较少约束,也包括以正式制度发挥作用为主转变为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共同发挥作用。Peng(2002)[5]对新兴经济体的研究表明,企业的战略选择受到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和制度环境的共同影响。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正处于制度转型时期的新兴经济体来说,制度环境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更大,企业战略必须根据制度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才能保证理想的成本—收益比。Kim(1997)[6]在对新兴工业化国家创新问题研究时,认为制度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分析框架,制度环境提供了多种经济因素及其他成分,这些都会对企业的技术学习过程产生影响。 制度环境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创新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高投资、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创新投入决策受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要远大于一般的经济活动。在政府干预较强、以非正式的社会关系为主要特征的制度环境中,企业能够通过加强政府关联,获得稀缺资源或垄断性的市场地位。与之相对的,在这种制度环境下创新活动将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对于企业来说,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建立政府关联无疑是更为合理的选择,而创新投入则会相应减少。反之,在一个政府干预较少,以正式规则为特征的制度环境中,企业的创新投入会有明显的增加。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创新活动面临的不确定性较低,创新的预期回报能够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政府对资源配置和市场准入的干预能力较低,技术创新取代政府关联成为获取优势市场地位的主要手段。制度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创新的成本—收益关系上,当创新资源的配置是通过行政干预而非价格机制来实现的时候,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往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和时间。此外,技术创新产出还要取决于创新行为和成果的合法性,较高的合法性意味着较低的创新成本和较高的创新回报。 2.共同演进 共同演进具有两重含义,“共同”意味着“双融”,指两个要素彼此关联、紧密沟通、互相融合;“演进”意味着“动态”,指事物是持续发展且变动的,一个主体行为的发出会带来另一个主体行为的反应,同时,行为发出者必须考虑这一反应(陈明哲,2018)[7]。 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可以理解为作为技术创新活动基础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社会准则和价值规范(Lundvall,2007)[8]。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包括了由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法律条文构成的工业管理体制、科研管理体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及要素市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等。 我国工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具有鲜明的动态性特征。首先,我国目前仍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制度转型时期。具体到技术创新领域,制度环境主要体现为较多的政府干预,政策连续性较差,制度边界模糊,制度缺失,以及制度实施失效等。其次,我国工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的变迁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Peng,2003)[9]。这一方面是由于正式制度的构成极为复杂,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构建起全新的法律法规体系。另一方面是由于非正式制度涉及到大量的认知因素,如价值观、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等,这些非正式制度具有较强的惯性,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实现转变。改革是一个渐进的、逐步深入的过程,我国技术创新的制度变迁过程中出现过很多临时性的变通性制度,这使得我国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演变阶段呈现出持续时间短、变化速度快的动态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