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明星人物,还是普通家庭,从原来的晒学习成绩、晒兴趣特长,到如今的晒孩子做家务,至少可以说明一点——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俨然成为一种时尚,正在被更多父母重视起来。而这种好好生活的能力,其实是全球父母及学校非常重视的孩子的一种竞争力。 早当家的孩子更独立 做家务只是一件小事,但它是孩子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无论孩子多小,父母都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因为家务对孩子成长乃至人生的影响,极其深远。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韦朗特曾追踪一组青少年数十年,发现童年时期较常参与家务的孩子,日后人际关系更好,心态较乐观,成年后获得高薪工作机会的可能性高四倍,失业可能性则少了十五倍。 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都把做家务视为孩子必须掌握的能力。 美国的很多中产高知家庭,都会在孩子不同年龄段,进行与年龄相称的严厉的家务训练,而且是“从娃娃抓起”。 日本孩子从幼儿园起,就要带两块抹布上学,一块用来擦桌子,一块用来擦地板,学期末还得为地板打蜡、刷洗风扇;五年级开始,每年都上50~60个小时的“家庭课”,包括学习烹饪、缝纫、洗衣服等。 全球教育强国——芬兰,更是坚持花大力气,把家务纳入课程体系,系统训练孩子好好生活的能力。 在芬兰的某些中学学校,还会设立“家政课”。该课程主要从做饭、做家务、家庭理财这三个方面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具备好好生活的能力。 每天早上学生来到学校,任课老师一般会先花15~20分钟,跟学生一起读懂食谱、分享细节。接着,学生要到“厨房教室”,拿起锅碗瓢盆,对着食谱,开火做饭。 吃完饭后,老师还会教孩子养成及时清理厨具的好习惯。比如学会用洗碗机洗刷一家人的餐具,了解怎样手洗餐具最节约用水,懂得怎么给生活垃圾分类更环保等。 此外,学生们还要认识一个家庭的收入、预算、支出等基本概念,练习如何用适当的钱,购买既实用又有美感的物品等。 通过这些家政课的学习,芬兰的孩子们学会如何照顾自己,分担家务,还懂得照顾其他人,以后也才有能力把生活过得温暖舒适。 爸爸的表率作用最强大 那么,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主动、甚至乐意做家务呢?关键在于父母的态度。如果我们都能赋予家务更积极的内涵,不是把它当作苦差事,而是一种照顾家人的方式——尤其是爸爸们,孩子的积极性就会更强。 不妨看看美国富豪爸爸们怎么做。 2016年,比尔·盖茨夫妇发布的年度公开信里,特意讨论了爸爸妈妈应该在家庭中承担什么角色。盖茨夫妻提倡,爸爸们无论在事业上多忙,也要重视家庭、回归家庭,而这一切,都可以从做简单的家务活开始。 当然,比尔·盖茨自己也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比如妻子梅琳达为开车送女儿上学路远而头疼,他就主动提出分担劳动——不管多忙,每周至少开车接送女儿两次。据说学校里其他妈妈看见了,还纷纷跑回家跟老公抱怨,“你看,连比尔·盖茨都在接送孩子,你到底能有多忙?!” 同样,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路·贝佐斯,管理着超过600亿美元的生意,也坚持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家务中。他总是坚持回家吃晚饭,而且主动洗碗,当别人问他为什么热衷于洗碗,他风趣地回答说:“因为帮妻子洗碗是一件很性感的事。” 国内也有不少的父母开始改变观念。比如演员黄磊,就是爱做家务的暖男典范,总是变着花样给妻子儿女做饭。这种身体力行的参与,让孩子们也成为了家务小达人,女儿多多自幼就进厨房,最近还跟年仅4岁的妹妹一起做甜甜圈。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教孩子自己动手,无论是盥洗、穿衣、准备点心或倒饮料,都能协助孩子迈向独立之路。孩子在培养相当程度的独立时,也奠定了受惠一辈子的良好工作习惯、自律自重与责任感。”美国蒙特梭利基金会理事长Tim Seldin,曾这样评价做家务的重要性。 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我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希望他们成为可担当责任的独立个体。因此,比起一手包办、呵护备至,我们也许需要学会“残忍”一点,不断思考和实践这三件事: 1.策略性地放手。把学习生活的机会,学习做选择、负担责任的机会,适龄适性地还给孩子,哪怕是从做一道菜、买一次东西开始。 2.真诚地放心。当孩子勇敢地担起责任时,给予客观的鼓励和赞美,永远相信他能做到。 3.幽默地放轻松。学会忍受孩子的混乱期,不要担心他做不好,适度降低期望与标准,让孩子从犯错中成长。 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整个社会都大谈创新、大谈教育的时候,我们需要时不时停下来,想想孩子最需要的、也是最根本的能力到底是什么,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担当、会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