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特质与当代使命

作 者:

作者简介:
庞立生,男,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吉林 长春 130024

原文出处:
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提要:

马克思在他所处的时代,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理论,使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获得了新的转折点,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揭露当代资本主义所伴生的一切新的意识形态幻象,并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中国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需要承担的时代使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不是僵化的和抽象的理论形式,而是具有自我批判、自我超越精神并不断随着时代条件变化而向未来敞开新的思想空间的开放性理论结构,应当立足当代意识形态的新变化新趋向,进一步探索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叙述体系。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9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社会生活秩序与心灵观念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变化总是与社会生活基础的变化、时代精神的转换以及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马克思在他所处的时代,开创了或者开发了一种意识形态的全新理论,使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获得了新的转折点,并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起到了现实性的推动作用,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很显然,与马克思创立意识形态理论的时代相比,当代意识形态在内在结构、运行方式、发展内涵等方面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那么,在社会现实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否还具有时代性的思想价值?它的真正力量和独创性,是怎样照亮现时代的社会生活的?我们发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作为一种深刻影响现时代的卓越思想,其所具有的理论开放性和理论复杂性在当代越来越被彰显出来。在当代纷繁复杂的思想景观中,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澄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独到思想建树与当代价值。

       一、重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及其思想特质

       意识形态问题绝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复杂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是一个实践问题。意识形态理论并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分支领域,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内容和核心部分,它具有特殊的理论性质和特别的思想地位。

       意识形态问题是伴随马克思创立和发展新世界观过程始终的一个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新世界观必须与作为旧世界观的意识形态展开持续论战,才能逐步确立自身的主题、立场与方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意识形态自身渗透在包括宗教、政治、经济在内的广泛社会领域,因此新世界观的发展和运用,必然引起广泛的意识形态批判和重建问题。就此而言,意识形态理论既是马克思新世界观创建的题中应有之义,又在根本上需要以新世界观作为自身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从根本上讲,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和意识形态理论的共同问题意识是: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代表的旧世界观声称观念统治世界,并将资本主义的人性、政治、经济观点奉为永恒的观念,从而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辩护。对此,历史唯物主义则主张立足于实践活动和实践条件揭示人对世界、历史的创造关系,以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以期达到破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将人的世界还给人之目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旧意识形态理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确立了新世界观的批判旨趣和人类解放目标,并且,也正是在新世界观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才得以突破旧意识形态理论的认识论研究范式,最终深入到政治、经济等广泛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领域,呈现出批判性与科学性的内在统一。

       应当说,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人们实际上就已为意识形态所笼罩。法国学者托拉西最先提出意识形态概念,但意识形态问题却是随着启蒙和现代性的兴起得以凸显的。在某种意义上,现代性标志着与传统宗教意识形态的根本性决裂。现代性兴起伴随着建立在个人生活经验、理性和价值基础上的新意识形态与宗教的持续竞争,这种竞争也同时使现代意识形态保留了宗教的一些方面,比如具有明显的政治诉求或者为政治辩护的色彩,包含了对现状的解释并许诺美好的未来,具有群众取向和煽动性。现代意识形态与宗教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行动导向和利益导向,它通过发动群众用行动争取自身利益获得了最终胜利。与此同时,现代意识形态也随着现代性社会自身的深入发展而逐渐分化,在宗教、政治和经济领域都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话语,最终伴随着英国的工商业革命、法国的政治革命和德国的宗教改革,现代社会利益的分化以及随之产生的现代意识形态内部的争论,也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现代社会面临着对自身各种意识形态的起源、根据做出反思,并对意识形态进行辨别与整合的严峻任务。

       意识形态从社会的实存观念转变为理论反思的对象,最初是在近代哲学的认识论层面展开的。近代认识论的主题是知识的起源和可靠性问题。通过将知识的起源追溯到人类个体的经验和理性,近代认识论实现了对“上帝是真理,是知识的源泉”的中世纪观念的变革,有力支撑了现代人对自身世界的理解和利用。与此同时,宗教改革和现代启蒙也造成了现代世界意见纷繁复杂的局面,近代认识论因此也担负着检验人类自身认识,为人类行动奠定合理依据的任务。近代认识论哲学讨论了虚假意识与合理认识各自的起源和评判标准问题,从而为意识形态理论的最终产生作出了理论上的准备。其中英国的经验论哲学传统尤为重要。法国哲学家托拉西则首创了意识形态概念,试图通过对认识可靠性问题的解决即“观念学”,为革命后的法国建设提供科学基础。最后,拿破仑赋予了“意识形态”以否定性的含义,将其斥为空想,除去政治考虑之外,这本身也标志着意识形态理论的认识论路径的终结。

       在马克思看来,德意志意识形态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共性,又具有特殊的理论分析意义和典型的解剖价值,因此,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解剖和批判,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内容。德国哲学或者说“德意志意识形态”堪称马克思的终身对手,对于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和意识形态理论的诞生产生了复杂而重要的影响。德国古典哲学使近代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达到了概念反思的高度,因此被马克思称为“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这种哲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将英、法自由主义观念追溯到人类理性和精神层面,这一方面赋予了自由主义以更深刻的人性根据,另一方面又实现了对近代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系统性整合。因为德国古典哲学强调人类理性、思维的同构性,这就为各种意识形态的整合提供了思维基础。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直接继承德国古典哲学,但又仅仅是抓住了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体系的某些方面,并对其加以融合和激进化的产物。现代意识形态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是通过“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演化暴露在马克思面前的。马克思通过批评黑格尔哲学等德意志意识形态用“观念”冒充现实,指出市民社会的现实矛盾是虚幻国家观念的真正诞生地,并且强调人民的“自我规定”将实现人民的利益,消灭虚假观念存在的基础,有力地批判了“观念统治世界”的现代政治意识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以德国古典哲学为核心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展开批判,揭示了意识形态成为“虚假意识”和“观念异化”的根源和表现,具体提出“消灭意识形态”“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跳出意识形态窠臼”的途径。可以看出,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与对意识形态一般原理的揭示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