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18)09-1412-10 20世纪以来,创新已逐渐成为国家、区域和城市经济增长的最关键驱动力[1-3]。然而区域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在不同阶段和发展水平表现出不同的效应[4],一些区域甚至出现了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之间不匹配影响经济发展的迹象。2016年中国专利申请受理数和授权数在全球遥遥领先(分别为346.5万和175.4万件),而成果转化率却远低于发达国家,产学研脱节造成创新与经济错位[5],创新驱动未发挥出应有水平。当前要想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开拓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协调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间的耦合关系已迫在眉睫。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能力的评价[6]、时空演化及影响机制[7]等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8]、差异评价[9]、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10]等,研究区域从全国[11]、到省域[12]、市域[13]甚至更小尺度[14]。学术界针对两者各自的研究已相对成熟。一些学者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15~21]。由此可见,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已被广泛认可。然而,当前文献主要集中在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单向关系研究,对于二者之间的双向关系还缺乏进一步的揭示,对于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相互关联程度的动态演变及其空间差异研究也少有涉及,更少有实证来研究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那么,中国目前两者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互动关系?它们又呈现怎样的空间差异?是否具有尺度敏感性?为探究这些问题,本文在内涵界定和机制挖掘的基础上,首先构建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测度出不同尺度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再利用协整检验探求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长期关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及模式转换分析二者的短期关系,从而挖掘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空间格局与演变态势,以揭示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规律。 1 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的理论分析 1.1 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内涵 现有文献对区域创新能力内涵的理解多注重创新的要素构成,侧重于以企业的技术创新为核心、以高校的知识创新为基础、以政府的制度创新为保障的结构和对象创新,轻视创新过程和创新环境方面的构筑。本文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入手,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区域依托于内外部的创新环境将创新投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形成创新产出的能力。在考虑知识技术创造与流动的同时,更加关注以要素投入、功能产出、环境支撑为集成的创新能力的形成与转化。 经济发展水平刻画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对此,很多研究采用人均GDP或其它的单一指标来衡量[10]。从经济发展水平的内涵来看,它是由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规模、效益和结构状况等方面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综合经济实力。触及内容不仅包括由物质生产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总量的增长与扩张,更加强调的是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所推进的经济形态的转变。 1.2 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互动和协调共生 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耦合发展关系。一些学者用耦合度、协调度或耦合协调度来分析二者的关系[22]。事实上,耦合度是对二者关联影响程度的度量,侧重于过程。其大小取决于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相互转化、相互溢出和相互依赖的程度。当科技创新成果顺利商业化和产业化,并在产业链之间广泛传播和被有效采纳,而经济发展对创新的需求也能被快速研发和反馈,二者之间才会高度耦合。因而,创新能力强的区域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只有拥有众多各异的创新主体、紧密互动的政产学研创新网络和持续优良的创新环境的区域,即具有完善创新系统的区域,才能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并与之耦合,反之亦然。而协调度是对二者和谐一致状态的度量,侧重于结果。其大小取决于二者步调、速度和方向的一致性程度。区域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且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协同演化的区域,其协调程度才高。相反,如果区域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效果欠好,或者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投入不足,均会导致二者的低度协调。 区域创新能力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进而为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带来机遇。但由于二者发展速度不同步、发展领域不匹配、发展环节不耦合等问题,常常造成二者脱节。研发投入不足、研发人才缺乏会造成经济发展水平超前于区域创新水平;而区域创新主体之间脱节、合作网络不发育、科技成果转化受阻又会造成区域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减弱,使得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区域创新能力。只有当二者耦合协调,才能相辅相成,实现双赢。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协调有序与共同发展。 2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研究方法 2.1 指标体系构建 由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内涵可知,两者均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成。遵循科学性、代表性、可比性、可获得性等原则,构建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1)。有别于多数学者的创新要素视角[23],本文的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是从投入—产出视角出发,由创新投入、产出和环境3个维度[21]共19个指标组成;而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是由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4个维度共18个指标组成。对于逆向指标城乡居民收入比已正向化处理,其余指标皆为同向指标,量度方式选择绝对量和相对量相结合,并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个别指标在研究期内统计口径有所变化,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2014年实施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之后改成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统计口径不一的数据已进行换算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