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主义另一面的包豪斯

作 者:
周宪 

作者简介:
周宪,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苏 南京 210093

原文出处:
学术研究

内容提要:

现代主义艺术的讨论往往局限于所谓“美的艺术”,设计等兼有实用性的艺术类型通常被边缘化。本文从现代主义的二元结构出发,将设计艺术作为整个现代主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聚焦于包豪斯学派的“普遍统一性”理念,进而揭示出包豪斯设计美学与现代主义艺术主潮相异的“对抗文化”特性。格罗皮乌斯的“普遍统一性”理念,其核心是提倡一种整合的艺术观,反对绘画等“美的艺术”和工艺美术有高低贵贱的人为区分,鼓励艺术融入现代社会并与工业技术相融合,由此开创了设计塑形现代社会及其生活方式的新路径。“普遍统一性”的理念是重新认识包豪斯学派的一个独特视角,这一理念不但铸就了包豪斯的伟大艺术实践,而且影响了后来许多新的艺术思潮。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18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101;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8)06-0141-07

      包豪斯学派是一个影响深远的现代设计学派。不同于任何画派或雕塑派别,包豪斯对现代社会及其生活方式的影响可谓深远。从小处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坐的钢管椅子,用的可调节的台灯,居住的混凝土预制件建筑,工作或购物的玻璃幕墙巨型建筑,均来自包豪斯的创意。从大处说,包豪斯所提倡的设计理念,已深深融入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之中。设计史家埃卡尔特说得好,包豪斯“创造了当今工业设计的模式,并且为此制定了标准;它是现代建筑的助产士,它改变了一切东西的模样,从你现在正坐在上面的椅子,一直到你正在读的书”。①正是基于包豪斯的深刻影响,对它的认知不能只限于狭隘的设计本身,或是只把它视作工业设计或建筑设计一个支脉。我们有理由把包豪斯看作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取向,并置于现代主义大背景中予以考量。作为现代主义盛期出现的一个重要派别,包豪斯的意义远不止于设计。本文强调一个新的看法,包豪斯不但是现代主义诸多潮流的一支,更有现代主义主流的对立面的特性。包豪斯与那些恪守艺术自主的纯粹主义主潮大相径庭,非常关注艺术与社会的全面融通,大力提倡各门艺术平起平坐地相互协作,这就建构了现代主义艺术另一面,平衡了现代主义的艺术生态,所以包豪斯的意义有必要从这一“对抗文化”的角度加以理解。

      一、现代性分化中的纯粹主义主潮

      现代主义出现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20世纪头二十年是其巅峰盛期。这场声势浩大的思想文化运动,像一次高等级的地震,颠覆了许多长久以来奉为圭臬的价值标准,彻底改变了西方文明的走向,重塑了现代西方文化的地形图。

      关于现代主义思潮,历来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奥尔特加认为这是一场艺术家挖去自己传统根基的变革,上千年以来的传统顷刻被颠覆了,所以他坚信作为现代主义代表的“新艺术”对自己的过去充满了敌意。②阿多诺则发现,现代主义是站在社会对立面对物化社会的尖锐批判,其“谜一样”的表达方式乃是对人们日益刻板固化的常识经验的挑战。③詹姆逊提出,现代主义是一个以时间为维度的文化建构,其意识形态的典型特征是它的艺术自主性观念。④在林林总总的关于现代主义的界说中,有一个共识性的看法,那就是现代主义是现代性的产物,其主流或主导倾向是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纯粹主义。⑤

      说到现代性,更是充满了争议和分歧。如果说现代主义已经是一个麻烦的概念的话,那么现代性就更为麻烦了。根据韦伯的宗教社会学研究,现代性说到底不过是世俗化的价值领域分化的历史进程。他认为最重要的价值领域分化有五大领域,那就是经济、政治、科学、审美和性爱五个不同价值领域的自立门户过程。⑥价值领域的分化导致各领域形成了自己价值判断的独立标准。经济领域的价值判断标准有别于政治领域,科学的求真判断亦不同于艺术的审美判断。换言之,每个领域独立存在,各有其运作原则与追求目标,这就是现代性的分化。韦伯特别提到,在宗教统治一切的古代社会中,艺术的审美愉悦和形式感是不可能作为独立的价值判断而存在的,一切艺术的表现对象和手法,均服从于基督教的兄弟伦理,凡是不合于宗教伦理的判断都被视为异端邪说。只有到了现代社会,宗教的东西与世俗的东西分家,作为统一的世界观宗教伦理不再有权威性时,各个领域独立自主的价值判断才得以可能。

      倘使我们用分化的观点来审视现代主义,不难发现它所追求的艺术自主性,乃是艺术所具有的独立价值。18世纪中叶,为“美的艺术”命名的法国哲学家巴托,把艺术区分为三种类型:实用艺术、机械艺术和美的艺术。美的艺术之所以不同于前两者,根本原因在于美的艺术是为了给人以情感愉悦,而其他艺术则带有使用目的。在他看来,美的艺术只有五种:音乐、诗歌、绘画、戏剧和舞蹈。⑦到了19世纪,唯美主义思潮兴起,王尔德进一步把艺术与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区分开来,提出了唯美主义三原则:第一,“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第二,“一切坏的艺术都是返归生活和自然造成的”;第三,“生活模仿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⑧到了20世纪初,贝尔直接提出了艺术“有意味的形式”说,将艺术的本质特征视为某种特有的审美形式。⑨20世纪中叶,美国批评家格林伯格以现代主义绘画为例,详细论证了现代主义绘画逐渐走向抽象的内在动因,它是绘画艺术开始觉悟并与雕塑分道扬镳的过程,是绘画回到它自身平面性的过程。依照格林伯格的看法,自文艺复兴以来,透视法的发明,迫使绘画努力在二维的平面上追求一种三维的深度幻觉,由此走上了绘画不断与雕塑竞争空间深度表现的歧途。直至抽象主义绘画的出现,画家发现绘画原本和雕塑的媒介和存在方式完全不同,二维的平面性才是绘画所以为绘画的本质所在。于是,抽象主义绘画彻底颠覆了自希腊以来的模仿原则,进一步,文艺复兴以来的透视原则及其效果在抽象绘画中亦消失殆尽。⑩格林伯格所关心的是现代主义绘画有别于古典绘画的根本所在,用他的话来说,现代主义的特质在于每门艺术都在寻找自己安身立命的根基,这个根基绝对只属于它自己。他写道:“每门艺术都为了自身的缘故而进行了这样的证明。这类证明必须表明的东西不仅在一般艺术中是独特的不可化约的,甚至在每一门特殊艺术中也同样如此。每门艺术都不得不通过自己特有的操作来确定非它莫属的效果。显然,这样做就缩小了该艺术的涵盖范围,但同时也更安全地占据了这一领域。”(11)如果说从巴托到王尔德、贝尔,都在探究艺术有别于其他社会和文化现象的话,那么,到了格林伯格那里,这种区分性进一步延伸至艺术内部,各门艺术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和特殊效果。文学追求语言艺术特有的文学性,戏剧强调自身独一无二的剧场性效果,音乐彰显听觉艺术独有的音乐性,电影追求其特有的“上镜头性”,绘画则如格林伯格所言回到了它特有的平面性。以至于有美学家指出,现代主义有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是艺术的自主性原则,第二是艺术品结构独立性原则,第三是抽象形式乃是艺术本质所在的原则。(12)这些关于现代主义艺术的论断,清楚地揭示了现代主义的一个主导趋向,那就是艺术追求自身的独立自主性,追求各门艺术最纯粹的特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