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更高的标准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书法

内容提要:

06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18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非常高兴来到慈溪,和大家有一次交流的机会。慈溪是一个漂亮而开阔的城市,我虽然还没有去海边,已经感觉到海的味道。每次来到一个新的地方,以这种讲课的方式跟大家进行交流,总有很多收获,结交很多朋友,我也希望这次讲课能够加深彼此的了解,以后有更多交流和对话的机会。

      这次讲课,是慈溪书法家协会组织的,希望我来讲一讲有关书法的情况。上午主要谈谈我对书法的认识,特别是对当代书法创作的认识以及我关心的一些观念,下午会偏重具体的训练和书写。《中国书法:一百六十七个练习》是一本关于书法训练的教材,这是一个新的关于书法训练的体系,把书法中的技法拆解成一个个练习,把细节放大,把局部推到你的面前,再告诉你用什么动作来完成它,怎么训练;最近出版的《书法》,是一本书法概论性质的书,我挑选了书法中的一些重要的问题进行阐述,这是精心挑选的一些问题,它们能够联系到书法的主要几个方面。

      我今天讲的虽然是关于当代书法创作的一些问题,但它们是与我对书法的整体思考联系在一起的。

      当我进入书法领域的时候,是在一九七九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为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等先生的研究生。那时候书法还是一个边缘的学科,甚至还谈不上一个学科,大学里还没有形成书法专业的概念。浙江美院在此之前已经招过一九六四、一九六五年两届本科生,共五人,然后“文革”,来不及完成学业就匆忙毕业了。到一九七九年,招了五个书法研究生。全国就这么几个书法专业的学生。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现在全国有几十所大学设立了书法专业,从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形成了系列的书法教学体制。三十年是一个不短的时间,但是又过得很快,三十年前的事还历历在目。前天在杭州参加一位同学展览的讨论会,不由得回忆起三十年前在杭州学习的情景。

      当时书法很边缘,我就想,为什么要做书法专业?我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多,从中学时候起就想做文学创作——到今天还在做。但不管怎么样,进入了书法专业。那时整个浙江美院才一百零几个学生,研究生两届共三十几个人,人很少,也单纯,大家都觉得有一种责任,既然做这个专业,就应该把一辈子投入到里面去。我想,要么不做书法,要做就做两件事:把书法理论研究做成当代人文学科中重要的分支,把书法创作做成当代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这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做到的,回顾这三十年书法专业的发展,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理论方面,已经初步建立了现代书法理论和书法史研究的框架,提出的问题得到了整个理论界的关注,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学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有一些重要的学者认为我们提出的问题、解决的问题对整个中国人文研究具重要的意义。这是很高的评价。

      再说创作,书法创作实际上是面临着一种困难的,困难在于整个现代艺术和文化的发展都受到了西方框架的影响,书法的地位很不明确,大家不知道应该把书法放在什么位置。一九四九年以后成立了各种艺术家协会,唯独没有书法家协会。对书法的艺术价值、文化意义缺乏认识,影响到书法的教育、传播和展示。首先是一些画家认识到书法的重要性,在浙江美院设立书法专业也是潘天寿先生的极力推动。书法在今天的发展,说明书法在中国人心中潜在的价值。书法专业的迅速发展,使书法技术训练与创作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书法创作的理想、目标,人们仍然缺少思考。

      书法现在的情况很复杂。参与的人数很多,大家对书法有不同的期待,如果对此加以梳理,就会发现有不同的状态、不同的目标。第一种是将它作为个人爱好,只要身心愉悦,怎么快活怎么写;第二种是希望作品水平不断提高,争取参加全国一级的展览,这就要从头开始进入严格的训练;第三种,成为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作品能够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今天我想讲的是与最高目标有关的问题。按理来讲,一位书法学习者,首先面对的是具体的、基础的东西,但是大家别忘了,我们首先面对的是书法艺术。

      我们应该知道一个领域的最高水准是什么。艺术活动,除了创作,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欣赏。大家都希望能欣赏艺术史上最好的作品。要获得最高的欣赏能力,就必须面对最好的作品,面对最高的要求,进入到作品中去。不管你对书法的期许是什么,在欣赏上必须建立最高的标准。热爱书法,欣赏比书写更重要。

      怎么鉴别一位真正的书法家?简单地说,他必须在书法史上贡献一些原来没有的东西,新的技法,新的排列方式,新的风格。现在一件“好”的作品不难找,但真正有意义的作品很少。这是能否进入书法史的问题。这对书法创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标准是什么?一位现代书法家,我的观点是,基础训练水平必须超过宋人。我在很多场合讲到这一点。这跟大家的看法可能相去甚远。人们经常讲,现代人写不过古人,我认为,不是这样。我们看古代的作品,实际上是经过历史淘汰留下来的极少量的佳作,大量的平庸的日常的书写已经消失了。例如唐代三百年,就留下那么几十件墨迹,让我们由衷钦佩的还只是其中一部分。大家都认为二十世纪书法中落,但是如果挑出五张十张作品,挑出两三位书法家,像林散之、于右任、陆维钊的代表作,跟清人的作品放在一起,一点不差,有些地方还要胜出,比如草书,有清三百年写不过林散之(图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