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是人类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在艺术史中的位置举足轻重。即使在绘画形式选择多种多样的今天,壁画也因为它独特的装饰功能在公共空间中被广泛应用,自有其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壁画的画面依存于墙体,与建筑物长期共存,制作过程中需要适应建筑的功能、室内外光线、气候变化等各种情况,在制作工艺上对于环境和材料有着特殊要求,也因此而形成了适应不同地理环境,代表着东、西方不同制作工艺的干、湿壁画体系。东方的壁画体系主要以干壁画为主,其壁画艺术传统源自亚洲地区和部分非洲地区;而西方的壁画体系则主要指湿壁画,其技法源自古希腊、罗马的爱琴文明。在壁画艺术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艺术家在制作壁画时所使用的材料、制作技术对画面的艺术效果和长久保存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将采用技术艺术学的研究方法,以资料搜集与实验室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对干湿壁画的材料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现代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和古代壁画的修复和保存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一、古代干壁画的制作 干壁画技术出现得较早。公元5—8世纪时,干壁画技术在中亚西起布哈拉、东至敦煌的绿洲上广泛传播,壁画艺术的高峰期率先在亚洲和非洲到来。无论东西方,现今都留存有古代干壁画的遗址。一般而言,壁画本体由支撑结构、基础层和颜料层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一)基础层 壁画基础层的制作目的是为颜料层提供可供绘制的基础,考究的基础层制作可使画面颜色经久不变。干壁画的基础层材料有泥土和石灰两种类型,为了防止墙体开裂,增加强度,两个类型的基础层中都掺有植物纤维。现存的古代石窟干壁画遗迹大多留存于历史上的西域一带,敦煌石窟的气候条件与印度阿旃陀石窟、亚洲中部的巴米扬石窟等类似,干燥的地理环境为干壁画的绘制和保存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因沙土富含碱性,不会腐蚀颜料层,很早就被工匠们用作基础层的材料涂覆在粗糙的石壁上。一般而言,石窟壁画基础层的制作材料往往都是就地取材,依此种方式制作的壁画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成为一体,与当地的生态保持平衡,并使画作能够长期留存。 无论印度的阿旃陀石窟还是中国新疆的克孜尔石窟,在壁画基底制作材料的选择上都大致相同,稍有出入。据向达在《莫高·榆林二窟杂考》中记载:“阿旃陀石窟壁画,大多于磊坷不平之壁上,涂以厚约八分之一至四分之三英寸用泥牛粪淡黑色石粉合成之泥一层,泥中时杂以斩切极细之碎草及谷糠末,其上复涂以一层薄如卵壳之石灰,然后画师施影其上。”[1]而现代学者考证到新疆克孜尔石窟的地仗层制作首先“在开凿好的洞窟岩体壁面上将壁面凿平,并留下密集的凿迹,这样有利于泥层与岩体结合得牢固。壁面岩体处理后,将加有麦草的泥和好上墙。从洞窟实际情况来看,克孜尔石窟泥层中未加入动物毛。泥层所用的土是本地的土,其中红土含胶较多”[2]35,“待泥层作好后,再在上面着白色底料,白色底料一般为石膏。石窟中也有不上白色底料而直接在泥层上作画的。”[2]35德国探险家阿尔伯特·冯·勒柯克(Albert von Le Coq)也曾在他的《新疆的地下文化宝藏》一书中谈及了克孜尔石窟的地仗制作情况:“壁画是在窟壁上一层特殊材料上绘制的,这是粘土混合上驼粪、碎麦秆等植物纤维,和成稀泥,把它们光滑地涂在窟壁上,再在上面涂上薄薄的一层白垩土,将其拉毛。”[3]以上这些基础层制作的记录大同小异,说明这是干壁画基础层部分的常用制作程序。 寺观壁画因支撑结构为砖石,其基础层与以洞壁为支撑结构的石窟壁画有所不同,制作方法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不同的特征。在我国,寺观壁画的基础层制作发展到宋代时已经具有完备的制作模式。宋代的建筑学家李诫在《营造法式》一书中这样记载:“造画壁之制,先以粗泥搭络毕,候稍干,再用泥横被竹蓖一重,以泥盖平,又候稍干,钉麻华,以泥分披令匀,又用泥盖平。方用中泥细衬、泥上施细沙,候水胀定收,压十遍,令泥面光泽。”[4]依此法制作出来的壁面不仅坚固耐久,颜料层的色彩也会长久保持。至我国元朝时期,佛教的兴盛使得寺观壁画的制作工艺远超过于石窟壁画和墓室壁画,工匠们此时开始采用三合土(由砂、土、灰和成)来制作基础层,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防碱问题。绘于明代的法海寺壁画在基础层制作技术上则集以上技术之大成,其壁面至今保存完好。 (二)媒介剂 媒介剂(Medium)的应用是绘画艺术进行制作的基础,它包括水剂、油剂、乳剂、胶结剂、蜡剂等。胶结材料是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种类,可分为三大类:动物胶,植物胶和油脂类胶。动物胶在壁画中应用较多,其中以牛皮胶的应用最为广泛,我国敦煌壁画中就曾大量使用牛皮胶来用做媒介剂。植物胶被用作绘画胶的历史也很悠久,主要包括桃胶、阿拉伯胶、摆桃胶、黄苗胶等,它是由植物分泌出的树脂经加工提炼而来,其中以桃胶的应用最为广泛。油脂类媒介剂则主要有亚麻籽油,蓖麻油、罂粟油等,现今主要应用于油画的绘制。 因所使用的媒介剂不同,干壁画可大致分为胶彩壁画、蛋彩壁画和蜡彩壁画几种。西方也有使用石灰作为媒介的壁画,其表面效果类似于湿壁画,但究其制作程序仍属干壁画的范畴。胶彩壁画在东方应用广泛,其中以敦煌壁画、阿旃陀壁画堪为代表。在我国传统的重彩壁画绘制过程中,胶矾水是常用的材料。工匠们不仅用它来调和颜料,在施色于画壁之前和完成施色之后,也需要在壁画表面刷几层胶矾水,此法可使色层牢固,成为壁画的保护层。在不同时期的壁画制作过程中,胶结剂的用量也有很大的区别。壁画的变黑及褪色,一部分的原因是颜料的氧化,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胶结剂风化所导致的。 (三)颜料 颜料按其组成成分,可分为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按其来源,可以分为矿物质颜料、土质颜料、植物颜料、动物颜料、金属颜料和人造颜料。无机颜料具有安全、易于保管的优点,但本身不自带粘性,需添加媒介剂等胶性物质。而有机颜料与无机颜料相比则有容易褪色的缺点。无论东西方,在人工颜料被开发之前都有着使用天然颜料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