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关联对科技服务组织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孟庆涛,男,山东泰安人,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研究生。大连 116024;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济南 250353;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及创新管理;徐雨森,男,辽宁营口人,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大连 116024

原文出处: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内容提要:

科技服务组织在解决科技和经济“两张皮”难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明晰科技服务组织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丰富相关理论与指导实践。通过对9个代表性案例分析,采用扎根理论构建了知识关联对科技服务组织作用的“SSII”模型,研究发现:(1)基于科技服务组织与创新链条各主体共生程度不同,科技服务组织可分为靠近知识源型、靠近市场型以及中间支持型三种类型,有助于对该类组织的分类管理提供理论参考;(2)识别了知识关联视角下影响科技服务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科技知识关联(S)、服务知识关联(S)、产业知识关联(I)以及国际联接(I);(3)归纳出知识关联对科技服务组织作用机制,表现为各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型科技服务组织产生作用,且作用强度存在差异。但在开放经济背景下,还需要重视“国际联接”的间接促进作用。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8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科技服务组织是为创新主体实施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和专业化服务的机构。我国科技服务组织起步晚,能力较弱,从事信息交流、技术交易、决策咨询、检测服务等传统中介性质的业态居多[1],提供创新搜索、技术熟化、创新投资及产业孵化等高端服务的组织开始涌现[2-3]。科技服务组织发展现状尚无法满足创新发展需要,仍存在服务供需不匹配、服务能力弱、服务不成体系等一系列问题[4]。事实表明,我国科技服务组织与科研院所、高校联接不畅,导致大量研究成果束之高阁,无法顺利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此外,行业内不同科技服务组织之间缺乏协同,也致使科技服务效率低下。科技服务组织与产业创新活动的交互性偏弱,导致研发活动偏离市场需求,难以对产业经济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现有研究多是从技术创新[5]、外部网络[6]、服务创新[7]等视角研究科技服务组织。也有研究发现,知识关联强度可以提升组织的知识服务能力[8],与外部组织建立适宜的知识关联则会对组织的服务能力产生重要影响[9]。作为具有知识密集性特征的科技服务组织能否通过建立知识关联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应该同何种外部组织构建何种知识关联?不同类型科技服务组织是否需要构建差异化的作用机制来发挥其知识关联作用?以上问题有待从知识关联视角进行探索和回答。

       1 文献回顾

       1.1 科技服务组织内涵及分类的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鲜有把科技服务作为单独的一个范畴进行研究,大都集中在知识服务业的范畴内。Bell率先明确地提出了知识服务业的概念,认为由于理论知识居于中心地位,科学与技术之间出现了一种新的关系,导致社会中心日益转向知识领域行业[10]。当然,基于和Thomi对知识密集型科技服务机构的分类(包括从事技术研究工作的技术类知识型服务机构、计算机及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型服务机构和专家知识型服务机构)[11],可以看出科技服务组织大都可以被包含在其中。国外科技服务组织发展较早,美国科技服务机构类型较多,且大部分依托于大学、科研机构、协会、政府部门、咨询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等,主要表现为高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咨询和技术成果评估企业以及特定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德国则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了370家遍布全国的史太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且其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技术转让办公室[12]。在国内,科技服务业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国家科委于1992年8月22日发布的《关于加速发展科技咨询、科技信息和技术服务业意见》中。国务院2014年10月印发的《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到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及创业孵化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大多聚焦在科技中介机构(科技中介一般以咨询业、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与科技进步相关的高知识含量的新兴行业为代表)[13]。李正风把科技中介机构分为三类:一类是对科技成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的工程化、中试和设计等服务机构,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为解决技术创新提供信息和解决方案的咨询服务机构,如生产力促进中心;三类是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场所、设施等硬件的服务机构,如孵化器等[14]。随着国家创新理论体系的推动,科技中介机构也随之演变,其角色从单一的技术、知识转移扩展到技术知识生产、知识转移、知识应用服务兼具的综合化、产业化、网络化、社会化态势,技术再研发、科技金融、管理咨询等新型科技中介机构不断涌现[15]。

       综上,现有理论和实践大多把科技服务组织作为知识密集型服务组织的子范畴进行研究,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类别,尚没有统一的有效分类[5]。本文则尝试从科技服务组织与从科技活动到产业活动整个创新链条上不同主体的共生维度对其进行分类,以便探究不同类型科技服务组织分类管理的理论依据。

       1.2 科技服务组织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

       作用于科技服务组织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包括政府因素、自身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服务对象等。科技服务组织需要和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相互交流和协作,通过了解市场服务需求、技术服务供给等状况,才能真正发挥科技服务功能[16],尤其是和服务对象良好互动更能够提高创新的质量和效率[17]。科技服务活动是一项开拓创新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是根本保障[18]。有效的创新系统会创造一种有利于科技服务发展的良好环境[19]。政策和法律等外部环境可以促进科技服务组织的发展,而科技服务组织又会反过来促进区域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进而加快科技成果商业化进程,推动大量新技术向企业扩散[20-21]。科技服务组织的服务质量高低由不同知识背景的顾客判断。顾客之间的知识异质性和定制性知识密集型服务的多样性呈现同向增长规律[22],尤其是与高科技制造业的交互发展更为明显[23]。科技服务组织在取得顾客信任后,最容易发挥创新性组织或技术的影响,进而产生长期牢固的顾客伙伴关系[24]。Rodríguezgutiérrez等则认为,组织的服务文化、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完成、品牌形象均会影响服务组织的声誉,并逐渐成为其竞争优势的来源[25]。

       综上,现有研究多从协同合作、社会环境和服务创新等不同领域研究科技服务组织发展的作用因素,且成果较为丰富,为从其他视角进行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1.3 知识关联的相关研究

       知识关联即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当前知识关联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计算机和科技管理等领域[26]。李睿揭示了基础研究学科与技术发明领域之间存在知识关联,预见二者间可能的相互推动或启示作用[27]。温有奎等认为知识关联是知识产业实现知识资源集成服务的起点,能为用户提供一种让自己挖掘知识、组合知识、利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工具[28]。胡志刚等则在科技管理领域,对知识关联的概念、形成、结构、演化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29]。一般认为,组织创新所需知识不仅依赖组织沉淀,更需要从组织外部搜索、汲取新知识资源,同时组织对外部知识储存能力决定其绩效水平[30]。知识积累不是自动生成的,而是依赖于组织与外部创新主体的深度交互[31]。影响企业效率的因素包括经济关联和知识关联,组织效率、个体能力差异、学习能力差异、知识溢出水平、组织间学习等都是知识关联因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