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热点变化的特点与规律

作 者:
王帅 

作者简介:
王帅,中山大学 党委学生工作部,广东 广州 510275;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4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热点变化生动形象地反映了40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时代风貌,呈现出与时代发展相一致、与多元文化相包容、与成长诉求相结合、与个性特征相呼应的特点规律。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在把握大学生思想热点演进规律的基础上,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勇担重任、砥砺前行。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8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8)09-0102-06

       中国改革开放40年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大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1]时代孕育思想,思想浇灌青年大学生,青年大学生又将成长为一个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开放40年以来青年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发展,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时代风貌。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回顾和梳理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历程,研究大学生思想热点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对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变更。”[2]回望改革开放40年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历程,大学生思想热点的变化发展既受外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又是主体特征变化的体现。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立场、态度和行为选择,既是对物质世界的深刻反映,又对社会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

       一、大学生思想热点变化与时代发展步伐同频共振,反映时代发展的最强音

       “每一个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3]研究大学生思想热点,要在历史的变动中寻找其赖以产生的土壤,把思想热点与时代的节奏联结起来。

       1.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时期: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的激昂与迷茫

       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时期,改革在各个领域全面推开,在发展主题、中心任务、理论创建、实践方式方法等均摆脱传统僵化思想的束缚,取得了初步成果。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从而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1977年12月,因“文化大革命”中断十年的高考恢复,570多万人参加高考,录取了27万多名大学生。

       高校校园中,大学生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地学习,形成“读书热”、“科学热”、“求知热”,“把失去的青春夺回来”成为当时大学生主流的人生呐喊。[4]1979年,清华大学学生喊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时代强音。1981年中国男排夺得世界杯排球赛亚洲区冠军,北京大学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雄壮口号。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北京大学的游行队伍在天安门前打出“小平您好”的横幅。这些时代呼号表现出大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改革开放的积极认同。这时,一批有理想、有觉悟的学生开始志愿到基层、边疆和边远山区工作。随后,以社会考察、技术咨询和勤工助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热潮兴起,这是大学生将爱国情怀付诸行动实践的重要体现。[5]

       这一阶段,反思“文革”、反思历史在大学生中产生了强烈共鸣,也使得一些错误思潮乘虚而入。1978年8月,《文汇报》发表复旦大学学生卢新华写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思潮在当时文学界蔓延,有人开始怀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1980年5月,《中国青年》刊登读者“潘晓”的来信,迅速引发了一场青年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大讨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等资产阶级价值观在社会上弥漫,苦闷、迷惘的情绪困扰着大学生群体。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学生一方面被改革开放初期取得的成绩所鼓舞,同时也为政治改革滞后、管理工作脱节、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而困惑。一股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在全国兴起,大量西方读物被翻译和再版,大学校园里先后兴起了萨特热、尼采热、弗洛伊德热。[6]同时,“学而优则商”、“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新“读书无用论”、“金钱万能论”、“嬉皮风”、“逍遥风”在大学校园回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开始泛滥。“《河殇》热”、“东欧及苏联政体改革讨论热”、“球籍讨论热”在大学生中悄然涌动。资产阶级自由化在这个时期蒙蔽了许多充满爱国热情的年轻人。[7]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对人们的思想困惑给出了回答,大学生也开始从怀疑、冲动、困惑走向理智、务实、宽容。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的理性与表达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国经济开始高速发展,各个领域的改革持续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实施了以招生收费、自主择业、社会力量办学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陆续启动“211工程”、“985工程”建设,1999年开始进一步扩大全国高校招生数量,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1990年起,全国高校大学生中出现了“寻找毛泽东”热潮,1993年纪念毛泽东100周年诞辰之际,全国高校大学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毛泽东热”由此不断被推向高潮。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热潮也在悄然兴起,全国各地高校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生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兴起。1990年9月,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办。大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接待、服务工作中,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1997年邓小平同志辞世,大学生纷纷发起悼念活动,北京大学学生打出“再道一声,小平您好”的横幅,表达对党和国家领袖的支持。1998年长江、嫩江和松花江相继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大学生通过义演、义卖、宣传、募捐等形式为抗洪救灾做力所能及的事,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动人赞歌。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1999年澳门顺利回归,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爱我中华”、“强我中华”的民族意识成为大学生的时代心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