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角的演变及其趋势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基礼,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8

原文出处:
思想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回顾和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历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角大致经历了学科归属背后多元研究视角的呈现、研究范式之争中研究视角的凸显和引入社会学理论形成新的研究视角的自觉等阶段。整个演变历程呈现出如下三个基本趋势: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视角主导地位的确立与强化;二是社会学理论研究视角的引入与重视;三是研究视角自觉与反思意识的增强。不过研究者在引入新的研究视角时对其合理性和科学性重视不够,还需要加强自我审视和自我批判。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8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8)8-0028-06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往往以特定的学科或理论的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为前提加以展开,这似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带上了一副有色眼镜,从而形成了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特定视域或视角,使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得到了独特的理解。这种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整体观照和研究的理论工具我们称之为研究视角。之所以不采纳一些学者所使用的“研究范式”,是因为在已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该概念的含义过于泛化和混乱。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角的考察或研究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即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现象或事实为对象的研究,它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审视与反思,更明确地说是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理论工具的审视与反思。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角的考察或研究也不能简单地视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运用特定的理论工具进行研究活动得到的结果,虽然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揭示背后隐含的理论工具或研究视角,但它本身不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

       回顾已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历程,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角的研究经历了从隐含到凸显、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下面我们将从最初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归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之争和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引入三个阶段展开分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是有些阶段的研究视角是隐含的,因而我们的揭示实际上是一种反思和重构;二是这三个阶段大体上是历时性的,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叠,难以在时间上作出严格界定,不过这个界定本身并不重要,因为这里的目的在于激发研究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背后的“元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角的演变趋势作一定程度的预测,进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角创新提供借鉴。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归属与多元研究视角的呈现

       作为在改革开放中借助政策推动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不同于那些在大学科内部自主分化出来的学科,它没有与生俱来的、明确的学科归属,它的学科发展“主要采取依托式发展模式,即依托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中相对比较成熟的学科,比如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思想资料,进行自身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1]。随着学科建制的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学被归入法学、教育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下,并于2005年最终归入新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学科建制的不断调整孕育了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角,其中主要的视角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视角、政治学与教育学研究视角,不过这些研究视角仍然包裹在学科之中,尚未达到理论自觉,是一种事后反思与重构。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视角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或者说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具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事实或对象进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直接产生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而后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种政治诉求也是一种理论诉求,由此形成了孕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视角的主观条件,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制则成了孕育该研究视角的客观条件。1987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科学。”[2]73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2]333上述主客观条件促使许多研究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视角出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该领域最主要、最丰富的理论成果,该研究视角也因此成为主要研究视角。由此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本质、内容、形式等得到了独特的理解,如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被理解为意识形态教育;其主要内容是意识形态;其主要形式是灌输,等等。

       政治学与教育学研究视角,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教育学范式,即把思想政治教育学归入政治学与教育学学科,而是用两门学科的某一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把两者放在一起阐述,是因为孕育两者的条件相交叉或相一致。其主观条件主要是具有教育学和政治学理论背景的研究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从自己所掌握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来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政治的教育”也是“教育的政治”,“所谓‘政治的教育’表达的是政治教育的政治本质和政治维度,它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政治现象,是政治的运作形式之一。对‘政治的教育’的学术思考关注和体现的是政治的现实与理想,是一种归属于政治学的思维路径。所谓‘教育的政治’表达的是政治教育的教育本质和教育维度,它表明了政治教育的另一种本质,即它是一种教育现象,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对它的理论思考归属于教育学范畴”[3]。其客观条件同样是学科建制。思想政治教育最初被归入教育学或政治学之下,使研究者主动或被动地从所归属的学科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所构成的研究视角展开研究。正是上述主客观两方面条件孕育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政治学与教育学研究视角,其中教育学研究视角尤为成熟,形成了所谓“经典的教育学范式”[4]。该范式一方面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育学学科形态,另一方面也孕育了教育学视角,使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得到理解并得以凸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