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18)05-0004-09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相比,人类历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所面临的问题也已今非昔比。而今,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涉及人类共同面对的伦理问题,又涉及具体领域的各种现实伦理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伦理问题,研究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特质,以便更深刻地反思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路径,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学术使命。 与其他道德学说相比,马克思伦理思想既有共性,亦有特殊之处。蕴含在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独特伦理精神,就是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特质。具体而言,马克思伦理思想是在直面社会现实问题与反思人类伦理思想史的基础上,以批判精神为起点、以自由精神为灵魂、以实践精神为目的的伦理思想。 一、批判精神:马克思伦理思想之起点 马克思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其伦理思想的逻辑起点就是对旧道德的深刻批判。马克思在《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中说:“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而用道德的语言来讲,否定就是背弃。”①马克思伦理思想正是在对旧道德学说的批判、否定或背弃中不断发展的开放的伦理思想。 第一,批判是对人类优秀伦理思想的扬弃或超越,而非完全抛弃。作为富有批判精神的道德哲学,马克思伦理思想是在秉持基本伦理法则的基础上,批判汲取人类历史上的各种伦理思想资源,反思现实的重大伦理问题,不断丰富自身内涵,进而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富有批判精神的道德学说。 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伦理学。康德开创的德国古典伦理学,经费希特、谢林的持续推进,最终在黑格尔的伦理有机体思想那里得以完成。马克思深受德国古典伦理学的熏陶,德国古典伦理学也因此成为马克思批判的主要对象。马克思直接批判的对象是德国古典道德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以绝对精神为基础建构的绝对唯心的伦理思想体系。 马克思首先批判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说:“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②马克思把批判的革命的辩证法思想运用在对黑格尔伦理思想的批判之中。 马克思肯定黑格尔伦理思想的合理之处在于,把抽象法权、道德、伦理等人的存在与存在方式看作互相消融、互相产生的运动环节。同时,马克思批判黑格尔从抽象的人和精神的历史出发,从辩证逻辑的角度运用道德范畴的演进建构抽象的伦理学体系,用绝对精神与道德逻辑取代了社会实践。针对黑格尔的重要伦理学著作《法哲学原理》,马克思批判道:“黑格尔从国家出发,把人变成主体化的国家。民主制从人出发,把国家变成客体化的人。正如同不是宗教创造人,而是人创造宗教一样,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③马克思进而深刻地批判了专制制度蔑视人、践踏人的罪恶本质:“专制制度的惟一思想就是轻视人,使人非人化。”④在批判黑格尔伦理思想和专制制度的基础上,马克思把黑格尔颠倒的思想颠倒过来,直面现实的伦理实践,从现实的人出发,从生产方式和生产实践出发,从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揭示人的价值存在与伦理关系,并阐述了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君主与人民、等级制与民主制等相互关系的伦理思想。 第二,批判、拒斥任何独断的道德命令或伦理教条。康德是德国古典道德哲学的开创者,他的绝对命令、自由意志、人为目的等伦理思想与道德形而上学体系,在人类伦理思想史上具有前无古人的开创性地位。康德说:“在这一(实践方面的)积极的自由概念之上,建立起无条件的实践法则,这些法则就叫做道德的;就我们而言,由于我们的任性受到感性的刺激,而且这样一来不是自行去适应纯粹的意志,而是常常与之矛盾,这些法则就是命令式(命令或者禁令),确切地说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命令式。”⑤作为德国古典道德哲学的批判继承者,马克思拒斥康德割裂此岸世界(现象界)与彼岸世界(本体界),扬弃其绝对命令式的道德教条,同时也肯定康德伦理学在人类伦理思想史上所实现的重大革命——康德把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理论理性高于实践理性、理论哲学优先于实践哲学、自然因果性优先自由因果性的思想颠倒过来,将其改造为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实践哲学优先于理论哲学、自由因果性优先于自然因果性的思想。 马克思不但从理论上批判康德式的道德命令,而且旗帜鲜明地否定把任何永恒不变的伦理规律当作道德教条,断然拒绝任何独断的伦理说教。他从人类伦理思想史的视角对旧有伦理思想进行了深刻批判,指出:“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⑥。马克思始终坚持在直面社会生活和社会变革的实践中,在反对任何僵化陈腐的旧道德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扬弃自我发展其伦理思想。 第三,批判并不是理性的激情,而是激情的理性。共产主义者应当在直面各种现实伦理问题中,拒绝任何道德教条,进而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而奋斗。在马克思看来,之前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⑦。然而,批判本质上是激情的理性,而非理性的激情,因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⑧。批判不能仅仅囿于理论冥想与哲学审视的抽象领域,更应当在群众运动和社会生活中成为摧毁陈旧秩序、否定旧伦理规范的强大的革命力量。马克思痛斥资本主义是一个压制自由、缺乏自由的不合理社会,因为它使人异化而成为被奴役的对象或使人不成其为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对伦理生活的实现提出了自由人联合起来的伦理共同体思想,把伦理思想奠定在社会生活与社会变革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坚实的实践基础之上。伦理生活和社会变革的开放性和实践性,蕴含着自由精神为灵魂、实践精神为目的的伦理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