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A8;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2X(2018)04-0072-08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开始以分析哲学的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分析的观点”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论。随着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日益强大,一股研究马克思道德理论的热潮在西方学界涌起,正如肖恩·塞耶斯所说:“(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已经成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们的一个主要讨论话题。”[1](P112)以“分析的观点”研究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中与道德有关的话题作为西方学界占主流的一种方式已经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绩。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用孙正聿的说法是进入了“后教科书时代”[2]:相当一部分学者开始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立思考。学者们也进而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或者说马克思关于道德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完全不同于“分析的观点”的方法论。我称之为“历史的观点”,并且这种“历史的观点”直接决定了人们对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判断,也极为有力地促进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判定和理解,从而超越了西方学者以“分析的观点”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范式。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们虽然不像此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一样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学派,但他们也具备共同的特征:以分析的方法进行马克思主义研究。具体来说,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们都强调对概念的阐释和注释,注重句子含义和论证细节,关心意义的丰富性和明晰性。因此,他们都试图以一种非教条的态度解读马克思,挖掘马克思思想的源头,从而规范有关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研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与道德”的关系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解读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首先,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对是否存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这一问题极为关注。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庞大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不同时期存在变化,“具有鲜明科学性的马克思主义是否有伦理学,以及如果有,是什么样的伦理学”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论。分析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学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与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马克思的伦理学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显示了分析方法应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表现出的细致入微。与此同时,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将此前以隐性的、模糊的状态存在的“马克思道德悖论”清晰地阐释出来,即:马克思早期思想中以人的类本质为基础的人道主义与后来确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对立,马克思的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的道德谴责与他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开始将道德判定为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对阶级社会道德的批判与对“共产主义道德”作用的判定之间的矛盾[3](P90)。 其次,针对所谓的“马克思道德悖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解决方式。比如,卢克斯通过区分“法权(Recht)的道德”和“解放的道德”来解决“马克思道德悖论”:法权的道德在马克思看来是一种意识形态,是应该被抛弃的过时的东西,而解放的道德才是真正的应该被提倡的道德观点[4](P37)。另外,飞利浦·凯因通过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三个时期进行划分,说明“马克思道德悖论”可以解决;道格拉斯·凯尔纳的解决方法是区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义解释和人道主义解释;阿尔文·古尔德纳提出了“两个马克思”的观点等等。①理解、分析和解决“马克思道德悖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大问题。 再次,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否是一种功利主义”这个问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的时候,以及在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被看作一个有价值的理论问题。但是,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深入仔细、丰富多元的解读中,马克思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关系问题就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乔治·布伦克特有这样一个判断:“对马克思的功利主义解释在当今许多学者中间最为盛行。”[5]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密切关注的相关问题包括:(1)尽管马克思本人并不承认自己是功利主义者,他也没有使用功利主义的语言,但他是否使用了和功利主义一样的论证方式?②(2)如果马克思连功利主义的论证方式也没有使用,那他是否做出了与功利主义一致的道德判断?③(3)即便马克思批判他的时代的功利主义并与其划清界限,我们可否在当代功利主义的视野内重新审视马克思的道德理论并确认其功利主义的性质?(4)如果马克思的道德理论不是一种功利主义,那它是否是一种后果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思想的功利主义因素以及后果论的细致分析,并非无意义的假问题。这提醒我们需加深对马克思的道德理论与当代伦理学关系的理解和研究。 最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还着重分析了马克思思想中道德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在早期思想中以人道主义的立场批判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不道德性与他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开始弃绝道德、并把道德贬斥为意识形态之间存在一种冲突。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们看来,关于意识形态与道德之间的冲突还关联到其它一些问题:是否存在一个一般性、中性的意识形态,在这个概念中,马克思的道德理论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吗?是否存在超阶级的道德,它可以成为评价阶级社会的道德的标准吗?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道德和无产阶级道德的论述是否一致?罗德尼·佩弗和道格拉斯·凯尔纳都试图对马克思思想中道德与意识形态的冲突给出自己的解决方式。在实现方式上,他们都不是放弃一个、保留另一个,而是要实现道德与意识形态的和解④。这不仅涉及到马克思的理论是关于道德的批判性观点还是一种全新的道德理论的问题,也涉及到在马克思的立场和视角上如何审视当代伦理学的发展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