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餐厅里,很少看到大声喧哗吵闹的孩子。德国父母到底用了什么神器或者什么良策实现了熊孩子安静用餐?估计父母们第一反应,什么神器?给一个iPad不就全部老实了!好吧,如果孩子都变成了低头族,那是我们更应该避免的难题。 经过多年实践和观察,包括我们家德国爸爸的三令五申,我总结出了四个有效的方法。 清晰讲解公共场所的概念 孩子很多时候不是不知道,只是做不到,或者做得到但一高兴忘记了,或者是明明知道就是不愿意遵循……这所有的问题都和孩子心情有关,请爸妈温柔相待。 另外,如果孩子在家里一直大吵大喊的话,到了餐厅或公共场所,你即便高压他也很难控制大嗓门。所以从孩子习惯培养角度来讲,最好先让孩子在家里就能做到安静用餐。 去年和一群华人妈妈们带娃坐火车去慕尼黑采野韭菜。之后,四个妈妈六个娃一只小狗一起去火锅店用餐。那天,表现最好的就是小狗,它喝了水吃了零食,安静地窝在角落里呼呼大睡。其他六个人类的“熊孩子”,大吃大喝就算了,还四处攒动,当然妈妈们不时的嘘声和小声安抚也起了作用,但相比另外一桌德国人的用餐,同样是几个大人几个孩子在吃火锅,人家的安静和斯文,直接把我们甩出几条大街。我当时觉得非常惭愧。 德国父母们一般会在出门前给孩子讲解公共场所的概念,并提出具体要求。在公共场所,大家都会约定俗成,安静说话,习惯也慢慢养成。 有次中德友好协会年度聚会在一家中餐厅举行,有些十几岁的学中文的德国孩子也参加了。在聚会的三小时中,不管是仪式期间,还是节目表演、自主用餐,德国孩子都表现得非常好,他们也会说说笑笑,彼此交流,但整体感觉就是安静礼貌,气定神闲,也没有人频频看手机,没人不停地走动。 给孩子可以安静下来的工具 给孩子带一本他喜欢的书是很好的方法。有时候孩子比较好动,即便带了书也安静不下来,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朗读一段,或者给孩子朗读一段,当然这种朗读使用的都是安静的不打扰别人的音量。 德国很多餐厅也会给孩子准备图书和画纸,有些餐厅还会把自己的餐厅图案或logo设计成有意思的图画让孩子填色,这些对低龄的孩子是很好的消声小方法。 和孩子轻声讨论一些有意思的事 在餐厅用餐,并非要求绝对的安静,那也是不合理的。父母如果不想让孩子不守规矩、到处乱窜,可以和孩子交流些有意思的事。比如让孩子讲讲今天在学校里的趣事,或者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或者兄妹俩进行故事接龙等……爸妈尽量让孩子注意力集中,而不是任由孩子乱跑乱叫。 讨论的内容尽量不要变成说教课堂,不然等食物来了大家就没好心情吃饭了。同时,音量要放低,不能打扰到其他人。 作为一个中西结合的家庭,我和老公貌似在餐厅因为“孩子们是不是太吵”争论了很多年。记得前两年,每次带孩子外出用餐,老公都要前后左右地提醒孩子们:坐坐好,声音小点,不准跑,不准玩盘子,刀叉更不允许。 后来,爸爸开始了讲故事的旅程,孩子们终于安静地坐下来认真听故事了。 平时注意训练 德国人生性严谨,他们平时也会刻意训练孩子。比如,从心理上培养孩子不焦不躁的性格,从讲话上培养孩子吐字清晰的能力,从音量上培养最让听者舒服的低分贝表达。 德国孩子能安静用餐,都是通过科学方法训练出来的,我们每个孩子也都可以通过学习掌握。 其实在公共场所,除了吵闹的“熊孩子”,也有不守规则的“熊成人”,例如那些在飞机上无理取闹的,在地铁里吃吃喝喝不顾他人的,在电影院里大声讲电话的……这些人多少都妨碍了公共空间的秩序,更带坏了身旁的孩子。要想孩子安静,大人先要安静。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