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父亲角色还有剧本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父母必读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8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是《红楼梦》里的贾政?是朱自清凝望的“背影”?是给孩子们留下坚强脊梁和担当形象的焦裕禄?是王朔笔下自我矛盾的《我是你爸爸》?还是《爸爸去哪儿》中某位一路感悟和学习如何做爸爸的明星?随着时代的发展,父亲角色的剧本一直在改写。

      角色是什么?恐怕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影视剧中的用法了。最早,角色是戏剧舞台中的用语,指演员在舞台上按照剧本的规定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所以,一个角色不是一个人想怎么演就怎么演,而是要依照剧本来演。

      当你有了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父亲。但是,你未必能“演”好父亲的角色。扮好父亲角色依然要依照剧本,而这一剧本,就是社会。随着社会的变迁,父亲角色发生着变化。

      父亲剧本如何演变?

      中国古代社会是宗法社会,是一个以等级为核心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遵循着“父系家长制”。对于子女来说,父亲是统治者的角色,并往往以严父的形象自居。《红楼梦》中的贾政就是一个典型。他对儿子贾宝玉苛刻而古板,以严厉出名。奉行“教不了就骂,骂不成就压,压不服就打”的教育原则。而反观宝玉,他对父亲则恭顺有加、小心翼翼,甚至每次从父亲书房经过都要下马步行。

      随着工业化的来临与推进,等级社会崩溃了,我们成为了人人平等的劳动者。我们虽然还延续“家长”的称呼,但此时的父亲不再是统治者的角色,而成为子女甚至整个家庭的供养者。父亲整日在外忙碌,负责挣钱养家,母亲除了负责“貌美如花”,还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担。我们常说,今天是一个拼爹拼妈的时代。拼爹看的是父亲当大多官,挣多少钱,有多少资源,等等。拼妈看的是母亲有多少文化,能有多少精力陪孩子做作业、上辅导班,等等。

      以上父亲的角色虽然表现不同,但都是基于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这个剧本的。然而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这样的男女分工正在弱化。看看我们的朋友圈便不难发现,在很多领域中,女性比男性工作得更出色,收入也更高,全职奶爸也逐渐出现。剧本变了,父亲的角色理所当然也要改变。

      今天的父亲剧本该怎么写?

      今天社会劳动的性别分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改变并不是要求在家庭中男主内女主外的角色互换,而是呼唤父亲与母亲“和而不同”地成为生活中的教育者。

      做一个每日当值的父亲

      一些父亲并不是不参与孩子的教育,而是间断式的,在“关键”时刻出现。例如在孩子升学、择校、就业等时期,父亲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孩子买学区房、托关系、出谋划策等。这么做对孩子的成长不无助益,但这终究是一种外力,未必能化成孩子自身成长的内力。成长内力包括能力、性格、习惯等,而这些需要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培养。

      女儿自从学会走路起,就特别喜欢巡视家中的物件。有一天,她突然对垃圾桶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于是想用手触摸桶内外的东西。我和妻子不想用呵斥的方式阻止她。于是我们就握着她的小手,告诉她垃圾桶很脏,里面的垃圾不能用手动。第二天,女儿仿佛什么都不记得了,又摆弄起垃圾。我们又跟她讲了道理,同时结合了绘本中小姐姐因手脏生病吃药的故事。这次女儿似懂非懂的表示知道了。如此反复了几次,女儿便真的内化了这个规则。

      通过类似的小事,我慢慢认识到,孩子的记性没那么好,她的思维是具体化、情境化的。教育要及时,在问题发生场所立即用生动的方式施教才有效果。在孩子早期行为习惯养成时,可以说处处皆“教室”,时时皆“课堂”,对孩子的培养寓于日常生活之中。

      做一个“不出戏”的父亲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会承担很多角色,如父亲、儿子、领导、员工、顾客等等。当一个人承担多个角色时,往往会产生角色间的冲突,特别是在家庭角色和职业角色中。当你把其他角色带入父亲角色时,你就出戏了。

      女儿有着很好的生活节奏,每天晚上8点多睡觉,早晨6点起床。孩子起来后自然需要有人照料陪伴。工作日有父母帮忙,不觉有什么问题。但到周末,大家都在家时问题便出现了。由于工作(有时也因为娱乐),我睡得比较晚,所以周末早晨总想晚起会儿。这时我与女儿就形成了时差,使得我起床后感觉非常疲惫,甚至带着“起床气”。起初,我总把这种不好的情绪带到孩子身上,对于孩子的要求疲于应付,最后造成我和孩子都不愉快。反思后,我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孩子一起早睡早起,并且把我陪孩子玩儿转换成我们一起玩儿。慢慢地,我们的父女关系变得更好了,作为父亲我也觉得我更入戏了。

      当今的很多父亲仍然顶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每天除了辛苦的工作、不得不有的应酬和必要的休息之外,能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在这宝贵的亲子时间中,我们应该专心致志、全心投入父亲的角色之中。

      用“船帆”带孩子驶出“港湾”

      在当前社会中,男女的社会分工正在弱化,但生理差异所造成的家长角色分工仍然是明显的。在家庭教育中,母亲如港湾,通过与生俱来的亲密关系提供给孩子安全感;父亲如船帆,通过提供新鲜刺激,帮助孩子降低对母亲的依恋、突破母亲教育的局限并更好地走向社会。

      女儿刚出生时,不间断地哭了半小时,连护士都对她的气力刮目相看,直到护士把她放在母亲身上的那一瞬间,她才止住哭声,立即进入梦乡。可见,在母亲身上获得的安全感是与生俱来的。女儿2岁时仍然保持着与妈妈的这种亲近感,凡事有妈妈在就不愿意让他人代劳,一遇到困难或恐惧总喜欢让妈妈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