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1004-6917.2018.06.023 港口在海运物流供应链中处于核心枢纽地位,承担着平台的角色,而港口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港口物流供应链的健康发展。但是,在港口物流产业领域,服务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突出、金融创新能力不足以及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港口物流企业供应链的健康发展。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1],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首次将供应链金融提升到国家层面。在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下,港口物流企业建立供应链金融运作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节点中小微企业提供快捷有效的融资渠道。 作为一种创新型融资手段,基于供应链网络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并逐渐成为港口物流产业领域里中小企业获取营运资金的有效方式。本文的研究思路在于结合港口物流企业自身的特殊性,依据港口物流企业供应链运作流程,通过互联网运作平台构建港口物流企业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的循环迭代,为港口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有益思考。 一、文献综述 (一)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一直以来备受产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中小企业如何开展供应链金融的问题成为探讨的热点。供应链金融的初步构思是由Allen N Berger等人提出的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设想及框架[2]。 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姜超峰认为供应链金融是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与理念,为供应链链条上资金受困的节点成员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活动[3]。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供应链金融就是为产业运作链条上资金受困的节点成员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确保供应链生产运作得以正常有效地运行。 在对供应链金融阶段划分的探讨上,学者们基本达成共识,认为供应链金融分为供应链金融1.0、供应链金融2.0以及供应链金融3.0即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未来供应链金融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逐步进入智慧化4.0阶段。基于每个阶段不同的特征,供应链金融发展呈现出不同的业务模式。1.0阶段的供应链金融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占据主导地位,最为典型的模式是“M+1+N”模式。杨绍辉从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角度将供应链金融分为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和存货融资服务两种业务模式[4]。何山、李恩宽分析了目前商业银行推出的三种基本业务模式: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融通仓融资[5]。谢世清、何彬从国际供应链金融视角出发,探讨了以渣打银行(SCB)为代表的商业银行服务模式[6]。由于商业银行用金融视角结合产业,不参与供应链流程管理,对产业不完全了解,无法全程把控供应链运营的具体情况,故而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也较弱。在2.0阶段的供应链金融运作中,供应链核心企业起主导作用,银行起配合推动作用。在该阶段,银行等金融机构基本不参与,宋焱、李伟杰提出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全过程的物流授信金融模式[7]。此外,宋华、卢强提出以普路通为代表的基于货押的物流金融模式更为典型,实现了资金的提供者由银行向企业的转变[8]。由于产业链条上的企业能够把握其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状况,金融与产业的结合更为密切,风险控制力得到强化,但是这种“链条”化的供应链金融,无法聚合更为广泛的供应链参与者。基于此,在互联网平台的推动下,供应链金融进入3.0时代——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阶段。在该阶段,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产业互联网运作平台实现供应链节点成员业务闭合、信息对称,共同创造供应链上成员企业的价值。从电商视角出发,顾敏按照资金提供者的分类方式,将平台型电商供应链金融分为以电子订单模式为代表的基于自有资金的平台型电商供应链金融及以电子仓单模式为代表的基于外来资金的平台型电商供应链金融[9]。平台化的供应链金融保证了金融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公平公正性和基于交易的真实性及流程的透明性,避免了企业之间私下串谋套取资金等道德风险。 (二)虚拟产业集群 传统产业集群的形成最初主要以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为基础,产业集群内部资源共享,在支持中间投入品的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具备促进集体行动和降低进入壁垒的优势,但是地理位置因素也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进步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业集群克服了传统产业集群创新路径固化缺陷,呈现出新型特征——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虚拟产业集群(virtual industrial cluster,VIC)。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模式,虚拟产业集群以组织接近代替地理接近,突破传统产业集群地理位置的限制[10],依靠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按照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内在联系,通过共享平台资源,使企业能在虚拟空间上集中,实现多赢的虚拟化集合体[11]。虚拟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虚拟产业集群边界具有动态性与模糊性,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禀赋和知识溢流的优势,突破地理空间范围限制,整合各种资源要素,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12]。虚拟产业集群所具备的开放性、择优性、稳健性,能提升集群的创新力、竞争力以及抗击力,规避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13]。除了具备传统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效应、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等优势以外,虚拟产业集群还具备了构建成本低,能够进行资源的快速配置效应以及经济场力的快速形成等优势[14]。 (三)基于虚拟产业集群的供应链运作 在虚拟产业集群中,产业供应链上的企业开展交易活动能够更为容易地获取信息并进行风险控制,形成具有柔性与敏捷性的供应链。产业集群中众多跨组织的贸易活动都是通过供应链运作进行无缝衔接,不同于传统产业集群的运作,基于虚拟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管理活动核心在于完成综合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以及互动协调[15]。构建虚拟产业集群,以“互联网+”创新驱动产业链转型升级。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基于虚拟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管理活动呈现出新变化:依托互联网构建产业供应链运作平台,聚集产业链条上众多异质化主体,通过资源和能力的整合,促进相关主体之间协同运营,完成产业主体间的交易活动,实现信息对称、资源共享及价值共创。 综上,基于虚拟产业集群的供应链运作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活动,相关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颇丰,但是,鲜有学者将虚拟产业集群理论与供应链金融活动结合起来,这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将供应链管理活动的参与各方通过互联网运作平台集聚起来,并借助构建多样化的运作子平台有效协调虚拟产业集群中的成员,从而实现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业务流程活动的无缝衔接以及透明可视化,并为供应链节点上的中小企业提供具有创新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