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尽管出现时间较短,但已经风靡全国,2017年起受到了诸多风险投资的高度关注。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检索范围,以“区块链”和“供应链”为关键词进行篇名检索,共获得区块链文献1 026篇,其中核心期刊文献191篇;获得与区块链相关的供应链文献20篇,其中核心期刊文献3篇。具体情况参见图1。与区块链相关的供应链方面的文献相对较少,其中供应链方面文献占总文献的比重为1.95%,供应链方面核心文献占总核心文献的比重为1.57%。当前,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研究大致聚焦于供应链金融[1-2]、供应链物流信息[3-4]、供应链智能治理[5]维度,尚未聚焦于供应链应用维度。本文从区块链技术出发,旨在探究其在供应链场景下的具体应用模式,这也是本文主要的出发点和创新点。 二、区块链及其要点简述 (一)区块链概念 区块链概念较早出现在中本聪的比特币白皮书中,但并非以区块链的提法出现,而是以工作量证明链的形式陈述的。2015年,《经济学人》刊发了一篇题为《区块链的承诺:信任机器》(The Promise of the Blockchain:The Trust Machine)的封面文章[6],认为区块链技术是创造信任的技术,拥有改变人们之间合作模式以及商业合作模式的巨大影响力。区块链发展至今,尚未形成公认的定义。斯瓦(Swan M)[7]提出,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兼具公开性和透明性特征。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白皮书中提出,区块链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加密算法、共识机制等技术的新型应用范式[8]。区块链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一张没有中心管理的Excel表格,该表格拥有有限的功能权限,如只能“新增”“查询”,不能“修改”“删除”,同时该表格存储着不同的内容,用于完成不同的工作。究其本质,区块链就是一种规则,通俗来看,就是一群遵守该规则的人共同记录联系信息的过程。从名称本身看,区块链是一个由区块组成、由链建立连接关系的系统;从表现形式看,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账本;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链式数据库;从使用角度看,区块链是一个具有较高可靠性的信用载体;从用户角度看,区块链是一个无需第三方的信息共享平台;从社会发展层面看,区块链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下一代的基础设施,是一种解决了信用问题的基础设施,基于这样的基础设施所有社会活动都将是可信的,人们可以此为依托跨越信用屏障回归事物本质。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2月28日。 图1 区块链及与区块链相关的供应链文献 (二)区块链核心技术及其价值 1.区块链核心技术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以现代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密码学技术为基础,集合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模式[9-10],其核心仍然回归到技术维度,涉及面较广,这里仅简述常见的代表性技术。 (1)分布式账本。交易记账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个节点共同完成,且每个节点记录的都是完整账目,均可参与监督交易的合法性。 (2)非对称加密和授权。存储在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都是公开的,但账户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在数据拥有者授权的情况下方可访问,能够保证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 (3)共识机制。结账节点通过何种方式达成共识并认定一个记录的有效性,这既是认定的手段,也是防止篡改的手段。 (4)智能合约。基于这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数据,可以自动化地执行一些预先设定好的规则和条款。 2.区块链技术的价值 (1)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结构可以节省大量的中介结构的成本消耗,能够被应用到系统的中心化领域,处理一些原本由中介机构代理的交易。 (2)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可以解决数据追踪和信息防伪问题。区块链技术为信息防伪和数据追踪提供了革新手段。区块链中的数据区块顺序相连并构成不可篡改的数据链条,时间戳为所有交易行为贴上了一套不可伪造的真实数据,对现实生活中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具有很大帮助。 (3)区块链的安全信任机制可以解决目前物联网技术的核心缺陷。传统的物联网模式由一个中心化的机构收集和管理所有数据信息,容易因设备生命周期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引起数据丢失、篡改等问题。而区块链技术可以在无需信任单个节点的同时构建整个网络的信任共识,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物联网技术存在的一些核心缺陷。 (4)灵活的可编程特性有助于规范现有市场秩序。当前社会的市场秩序仍然不够规范,如政府针对农业的补贴、慈善机构的善款被挪用等,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可编程特性,可在资产转移的同时嵌入一段代码来规定资产未来的用途范围,从而能够彻底解决上述问题。 三、区块链应用概况 (一)在学术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