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我国物流业高级化发展理论与实践

作 者:

作者简介:
董千里(1954- ),男,江西省玉山县人,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所长,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两业联动、国际产能合作,陕西 西安 710064

原文出处:
中国流通经济

内容提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物流业高级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体制改革探索阶段(1978-2001年),主要是企业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所经历的经营资产、经营组织由市场生存压力进行的重大变革,物流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开始引进外资第三方物流,在国内物流学者和经营者相互促进下,研究和探索中国物流业高级化发展途径;二是模式融合创新阶段(2002-2012年),主要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标志,从业内恐惧“狼来了”到“与狼共舞”,在汲取领先的第三方物流经营模式优势过程中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物流业务网络节点布局由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经营向一体化发展的方向转变,并且开始以物流链切入制造业供应链等多种途径探索产业发展;三是网链绿色升级阶段(2013年至今),以党的十八大深化改革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为标志,在信息技术持续更新升级和“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引导下,国内形成的物流链、供应链、供应链集成与关联产业联动并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升级发展过程。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实用化,在大数据、云存储、云计算技术支撑下,大数据已应用于支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库存和配送战略,当前一部分物流还在继续向智能化发展,智慧物流也开始进入实践阶段。中国物流业从正名起步到高级化发展的路径,不仅可以提炼出相应的理论与实践演变方式,而且有助于落实“一带一路”倡议,验证集成场机制,挖掘集成体基于基核与联接键的信息技术升级,为物流集成、两业联动、产业联动中的物流集成服务提供网链绿色延伸持续发展的创新升级动力,完善“一带一路”产能合作。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8 年 11 期

字号:

      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18.08.001

      引用格式:董千里.改革开放40年我国物流业高级化发展理论与实践[J].中国流通经济,2018(8):3-14.

      物流业高级化以微电子、计算机和因特网等信息技术和集成管理理论相结合的物质技术基础作为支撑,加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奠定的物流业发展大环境,不仅形成了促进中国物流业高级化发展的内因,而且通过物流业发展内因与适应市场外因相互作用,使得信息技术和集成管理理论成为物流业高级化发展的基础[1-2]。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近30年的物流业发展过程不难发现,从体制到理念、从制度到模式、从业务到机制,科学技术都在对物流业高级化发挥着精神激励和物质支撑作用,并会同其他物质技术基础支撑物流业发展,对“一带一路”物流业高级化产生影响。改革开放40年,物流业由以单一“点”“线”为基础的零散运作走向以“网”“链”为基础的集成运作,由资源、功能物流服务走向一体化的集成物流服务,体现了物流业转型升级过程,是物流高级化发展的主导过程。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王文举、何明珂[3]将其划分为初步开放、加速改革、全面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四个时期,丁俊发[4]将其划分为探索和起步、快速发展及转型升级三个阶段。本文结合物流高级化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特征,将其主要划分为体制改革探索阶段(1978-2001年)、模式融合创新阶段(2002-2012年)、网链绿色升级阶段(2013年至今),并与引进模式、模式创新和沿“一带一路”绿色延伸结合起来。物流业高级化发展的动力变革关键是企业(即集成体),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于基础设施(即基核),发展的创新基础在于技术设备(即联接键)。无论是物流链、供应链、供应链集成都离不开集成场的基本范畴,它们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具体的物流业升级关联要素及理论模式的集成场空间分布如图1所示。

      物流业处于分割的管理体制下,涉及的国家部委领导机构主要有两大系列,其中交通运输系列指以原交通运输部为主的交通运输业,物资仓储系列指以原物资部等为主的仓储配送业,另外,国家计委是之前的主要协调部门。这里重点对以交通运输系列为主展开的物流集成高级化发展机制进行探讨,主要采用标志性的事件与案例进行梳理,说明改革开放40年究竟带来了什么样的物流业高级化发展机制,以及在“一带一路”倡议落实过程中,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图1 改革开放以来物流业升级关联要素及理论模式在集成场空间的分布

      二、活力是物流业高级化发展的源泉

      体制改革探索阶段(1978-2001年)的主要特点是从改革开放开始到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在改革开放中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引入市场机制,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目标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有关物流业的主要改革内容是对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体制进行改革,通过企业分级承包、单车承包、单车资产抵押承包等机制的作用,增强企业生存与发展活力[6]。经多轮承包(特别是单车风险抵押承包)以后,绝大多数道路运输企业货运车辆很少,甚至没有货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小、散、乱、差几乎成了道路货运市场的代名词,甚至有人认为这就是道路货运企业最真实最准确的写照[7]。这一阶段物流业的进步主要表现为引进境外第三方物流,在中国物流学者和物流经营者的相互促进下,物流概念在逐步形成,运输、仓储等功能开始集成起来实现跨界物流服务于客户,这也成为体制改革中物流业经营理念的变革先锋,物流资源集成、功能集成发展雏形逐步形成。在此阶段,通过交通运输企业分级承包经营增强了企业活力、通过货车风险抵押承包改变了国有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运营资产、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强化了物流业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发展的微观企业动力。

      (一)人才培养、理论提炼

      1.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和经验是集成体构成的重要要素和主要决策支撑。根据1984年中澳政府达成的协议,以澳大利亚物流企业探索进入中国物流市场为引子,由国际著名物流企业澳大利亚TNT公司分批为中国培养高级运输物流管理人才。在1986-1991年间,具体由TNT公司实施高级运输物流管理培训,由国家计(经)委、交通运输部组织高校、国企和研究机构人员在境外企业进行实地培训,先后接受培训的有西安公路学院、交通运输部公路研究所、上海长途运输公司等单位的教师、经理、研究人员和管理干部,他们成为国内较早直接接受国外物流经验并与中国物流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提炼与物流实践的工作者。其实,TNT当时也在研究欧洲一体化运输与配送理论[8],也在国外物流业务中寻求新的市场和发展方向。

      2.领先物流理论与国内物流实践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是拓展物流业高级化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途径。1995年交通运输部组织了国际交通物流研讨会,参会的国外企业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JIT生产及其物流创立者)与大和运输株式会社(宅急便物流品牌创立者),会议将日方翻译成中文会议资料的“物的流通”全部改为“物流”。随后,将总结境外物流运作模式为基本内容的教材投入到中远货运公司第一批物流经理在西安公路学院的培训班使用,后来又在物流经理培训教材基础上,于1999年形成《高级物流学》(Advanced Logistics)专著,明确指出市场需求是物流高级化发展的基本动力,价值是物流高级化追求的目的,集成是物流高级化的核心概念,信息技术是物流高级化的核心技术,创新是物流高级化发展的基本手段[2]。对于分割的体制、分散的运作,集成体主导的集成应包含优化,对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物流业提供了一个基本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