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青少年教育体制机制变革的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薛二勇,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傅王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09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8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1]。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人工智能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未来有可能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发现和交流方式。2016年开始,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加快人工智能发展,如《“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关于组织实施2017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互联网+”重大工程的通知》《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等,并将人工智能写入2017年和2018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鼓励和支持的重要领域。在政府和市场力量的共同推动下,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2017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与此同时,专利申请数持续增长,核心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2]。

      随着人工智能飞跃式的发展,其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中11次提到人工智能,要求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等方面发挥作用。实践中,已经有许多项目在使用计算机智能帮助学生和教师更有效地学与教。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将会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引发教育变革,塑造和定义未来的教育体验。本文以新时代的青少年教育体制机制为关注焦点,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学模式、教育评价以及教育治理等维度,分析人工智能对青少年教育系统的影响,以期为青少年教育综合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

      一、教育主体:人工智能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

      对教育主体的认识是教育理论关注的基本问题,传统的教育主体理论尽管存在“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教师学生双主体”“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等多种争议,但均未超出教师和学生这两者的范畴。人工智能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角色定位,这种影响的首要表现为教育主体的重大变化。主体性作为主体的标志特性,是在主体与客体的对应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主体属性,一般指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3]。人工智能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具备主体性,它可能取代教师的部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教师角色,成为教育主体之一。人工智能使得教育主体发生改变,从传统的教师和学生双主体转变为学生、教师、人工智能三主体,其中人工智能与教师共同承担教育工作。

      第一,教师的常规任务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固定要求产生的常规任务。教师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作业批改、学业反馈以及教学辅助,这些任务对于教师而言是必须的且耗时的。在作业分级评价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实时给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测试并得出测试结果。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水平以进行针对性教学,需要让学生完成特定的任务并给予反馈,人工智能在这一工作中会有突出的表现,并已经得到初步应用。例如,IBM沃特森团队(IBM Watson Team)创建了教学机器,由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培训。该教学机器作为助教帮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设计项目。又如,北京师范大学开展了人工智能教师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要求人工智能教师成为可自动出题和自动批阅作业的助教,帮助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自动生成不同的试题,对作业、试卷等实现自动化批改[4]。对于测试或者批改作业这类依据固定程序的任务,人工智能甚至可以完全替代教师,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专注于帮助落后学生,关注专业发展或者研究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

      在为学生提供教学辅助上,人工智能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的提问并提出针对性建议。2011年,研究者通过比较研究教师辅助教学和智能辅助教育的教育效果,发现两者已非常接近[5]。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完善,它将进一步取代教师的教育辅助功能。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通过编程来提供专业知识,作为学生提问和查找信息的地方,它可有效地用来回应学生的询问,并比任何教师在重复回答同一问题时显得更有耐心。在学生提交答案或解决方案之后,人工智能可以标记错误的步骤,并与学生讨论改进的空间。对于不善于交流或者畏惧教师权威的学生而言,他们向人工智能询问学习问题时,处于相对不受他人评判的环境中,可以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人工智能具备记录分析大数据的功能,能够基于学生过去的学习模式和学习偏好,为之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建议。

      第二,教师作为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愈加凸显。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促使教师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再是教育教学信息的唯一直接来源,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信息网络等多元化渠道给予学生更多元、更丰富、更个性的资源。当然,尽管在以上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取代教师,甚至比教师做得更好,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仍然是不能完全被取代的。教师可以指导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教师可以跟学生互动,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完善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方式和创造力,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此外,教师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尤其是青少年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教师需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此时,教师传授知识的角色弱化,作为学习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则愈发凸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