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任务和关键抓手

作 者:

作者简介:
翁铁慧,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 200234,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博士候选人。北京 100084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

内容提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了时代新人的政治底色、明晰了时代新人的价值追求、彰显出时代新人的责任使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铸魂工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大重点任务,在教育引导上应以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为重点强化整体性,在实践养成上应以校内外合力育人共同体为抓手强化综合性,在制度保障上应以合力育人为导向强化长效性;要紧紧抓住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构建这三个方面,在课程改革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性,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性,在评价体系上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性。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8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8)08-0044-05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时代任务和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2]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从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来看,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和关键抓手。特别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不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向深入。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铸魂工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等的引领作用,并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价值理论认识的新高度。针对学生群体而言,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聚焦人的思想和灵魂的教育、建设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时代命题,把价值观的培育同“培养什么样的人”紧密结合起来,这也是在学生群体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立足点和着眼点。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的“一个部分”或“一个环节”,而是居于中心地位、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决定着育人的根本目标和方向,是立德树人之“魂”。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至少发挥着以下三个关键作用: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了时代新人的政治底色。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客观历史进程,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有机统一在一起的。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全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时代新人勠力同心、接续奋斗。民族梦想是个人梦想的价值航标,而无数个人信念将汇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因此,我们既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人修身立德的基础性、内在性的准则规范,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人持家报国的目标性、方向性的价值引导,以此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增强“四个自信”,筑牢理想信念,坚守价值追求,激发奋斗动力。

      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晰了时代新人的价值追求。在欧美一些地区,经济迟滞、就业率低等问题导致“非主流”、“颓废风”等亚文化在年轻人中大行其道,许多青年对未来感到迷茫,对国家缺乏信心。一些国家暴力和犯罪问题呈现“低龄化”趋势,不少年轻人成为社会问题的制造者,这背后反映的是他们价值追求的缺失和走样。与此相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是一种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和精神力量,鼓励个人更加主动地面对时代挑战、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是文化自信的关键内核。人民有信仰,国家就有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以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引导和教育下一代,使国家的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

      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出时代新人的责任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阐释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倡导,是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这表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引导学生完整理解这三个层次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髓要义。首先,要明确对个体的责任。要引导学生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核心,成长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不断锤炼品性和提升各方面的素养。其次,要明确对社会的责任。要引导学生理解“人是社会的人”以及个体对于社会发展、社会风尚所肩负的责任,积极参与各项社会事业,以实际行动为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再次,要明确对国家的责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成功取得的背后有整个国家为个人发展所提供的条件和保障,个人的奋斗只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才会焕发出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国情。因此,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重道远。这不仅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判断和宏观目标,更应当内化为肩负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年轻一代的理性认知,从而树立起远大志向和更强的责任担当。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大重点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提升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站位点,拓展了实践着眼点,同时也指明了“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这三方面任务的具体落实点。

      一是在教育引导上应以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为重点强化整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提高学校德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应当以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各门课程之中,渗透到学生思想认识之中,落实到学生言行举止之上。为此,我们要依据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意趣,科学系统地构建分层递进、整体衔接、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德育内容体系,并充分运用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关于人类认知心理发生机制的研究成果,准确把握德育内容顶层架构体系融入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段学生思想素质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准确把握德育内容顶层架构体系融入不同学段、相关学科的层次性要求,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引导、学科内容与教育方法的有机统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