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小孩受挫之后,没多久就又“满血复活”、干劲十足,而有的孩子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我们该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让他在遇到挫折失败时,“浴火重生”,愈战愈勇呢?以下,我们就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教养出“输得起”的孩子。 培养孩子耐挫力,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他 暑假里,宁宁想当妈妈的做菜小助手,她坐在自己的小凳上,帮着妈妈择拣豆芽,爸爸从书房出来,见着正在择豆芽的宁宁:“你这哪是择豆芽呀,你看,一半的豆芽都被你浪费了,衣服上也都是水渍,快去玩自己的吧!这些你不会的!”此时,正在切菜的妈妈转过身来,看了看宁宁的“战果”,对宁宁说:“我们先穿上妈妈给你买的小围裙,然后妈妈择给你看,你学一下就会了。”妈妈一边说一边向宁宁示范正确的择拣办法,“你看,这样‘掐头’‘去尾’,剩下雪白的‘身子’就好啦!”宁宁学着妈妈的样子,重新开始了她的择拣工作。 生活中,孩子时时会遇到由“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而这一学习过程正是培养孩子耐挫力的好时机。如果此时我们像宁宁爸爸那样,采取“你不会,算了”的态度,久而久之,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遇到问题就觉得自己不行,然后采取回避的态度。如果此时我们采取宁宁妈妈的方式,告诉孩子她之所以“不会”“失败”问题在哪里,示范给孩子看哪些办法可以让孩子学会这件事,那么孩子在学会这件事的同时也懂得了,不会、失败并没有关系,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学好这件事。 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1.提升孩子的自主行动意愿 有研究表明,培养耐挫力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概念,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目标行为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对自己的能力有积极的态度,能做出更大的努力,也更能在困难中坚持。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会更容易回避困难,将困难的处境放大。因此,我们最先需要满足的,是孩子自主行动的愿望,让孩子拥有自己能够自主决定行为的信念。 所以,当孩子要求自己选衣服,哪怕选出来的衣服在大人眼里确实称不上美观,也不妨让他自己做选择,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信任的。选得好看或不好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够承担选择后的责任。 当孩子要拿起小扫帚打扫房间时,请让他兴高采烈地将扫帚当成魔法神器,而不要认为他一小时的劳动是浪费时间,还不如你自己五分钟清扫完毕。让孩子体验劳动的快乐,然后再一起“明察秋毫”,看看有什么卫生死角并未打扫干净,从而教会他正确的清扫办法。 当给孩子报兴趣班之前,先听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做出属于他的选择与办法,让孩子懂得,他对自己的生活是有选择权的,同时也要让孩子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2.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任务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少家长习惯于包办代替,但爸爸妈妈要尽量控制住自己想要干预的冲动。父母的“旁观”或许能让孩子更好地去成长、去改变、去学习,以及去征服新的挑战。父母要做好陪伴鼓励支持者的角色,尽量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 所以,当孩子正在聚精会神地完成一幅“大作”时,我们不要总是去打扰,更不要总是以成人的视角与观点进行评判,而应该让孩子独立完成,用他自己的笔触与思想去完成。 当孩子自己正在试图将衣服的拉链拉好时,我们不要忙不迭地跑过去帮他拉好,而应该给他试错的机会,等待一会儿后,再过去帮助孩子,告诉他,怎样的方法是正确的,并示范给孩子看。 培养孩子耐挫力,请将正确的输赢观告诉他 齐齐是跳绳小能手,吃晚饭的时候齐齐告诉爸爸妈妈,班里跳绳比赛,他拿了第2名,比彤彤少跳了5个,妈妈有些不开心地说:“你以前不是都拿第一的吗?这次怎么让彤彤赶上了啊?”爸爸则说:“齐齐已经很棒啦,哪里有常胜将军呢,我们齐齐在进步,别人也是在进步的嘛!” 生活中,孩子难免会遇到输赢的问题,而如何做到“胜不骄”,更做到“败不馁”,是培养孩子耐挫力的关键。不想自己输,总希望到哪里自己都是第一,是人的好胜心使然,每个孩子都会有。但是为什么相同天性的孩子长大后,对待输赢的态度会差异巨大呢?有的孩子赢的时候飞扬跋扈,输的时候大哭大闹;有的孩子赢的时候虽然开心却并不放肆,输的时候虽然失落却并不自暴自弃。后天因素很多,其中很关键的一条,是父母对待输赢的态度和培养方式。 如果像齐齐妈妈那样,过于看重第一,过于强调比较,那么就会让孩子觉得只有“赢”才能得到妈妈的表扬,只有拿第一妈妈才会爱我,长此以往,孩子便不敢“输”,觉得“输”会失去妈妈的爱,是一件糟糕透顶的事,从而导致孩子压力过大,无法正确面对失败。而如果采取齐齐爸爸的方法,让孩子知道,人生中并没有常胜将军,大家都在进步,重要的并不是去超越别人,而是一点点努力着超越自己。这样,孩子的心态便会更放松,在他未来的人生中也不会有那么多“假想敌”,他也能更自在地面对输赢。 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1.给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 英国心理治疗师尼克·卢克斯摩尔说:“无休止地从失败的经历中保护孩子们对他们是有害无益的,当失败再次发生时,孩子们就会觉得很羞耻、难以理解甚至难以接受。”因此,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不是永不失败,事实上这也绝无可能,让孩子懂得跌倒了站起来的姿态才最重要。同时,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不要人为地为孩子清除一个又一个障碍,让他尽量少地面对失败,这并不利于孩子抗挫力的培养;但我们也无须人为地为孩子设置很多困难,以培养他的耐挫力。其实,孩子在生活中已经要面临许多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