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是青年创业的主力军,近五年来,国内大学生创业人数近乎翻了一番,但大学生创业平均成功率却不足5%[1]。除资金等客观因素外,情绪和人际关系管理能力、责任感和意志力等“软实力”,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主观因素。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16-2017》显示:合作意识、创新精神、责任感是大学生创业者认为能够影响创业成功的主观因素[2]。这些影响创业成功的非智力因素均属于情商范畴。因此,创业情商的培养应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政府和高校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等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各高校以“挑战杯”等创业竞赛为载体、以就业指导课为依托、以创业基地(园区)为平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但对创业情商的培养却鲜有涉及。同时,学界关于大学生创业情商的专门研究也不多见。在中国知网上以“创业情商”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文献不足15篇,研究内容多数集中在大学生创业情商存在的问题、高校培养路径等方面。如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情商不足表现在自省自律意识弱、团队协作精神差、情绪管理水平不高、社会责任感缺乏、挫折承受能力弱五个方面[3]。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情商主要存在自信心不足、法制观念差、配合能力弱、情绪容易失控、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问题[4]。在培养路径的探索上,有学者认为,高校应树立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强化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训练等[5]。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创业情商培养路径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均未对创业情商做出明确界定,更无法为创业情商的培养提供可操作性建议。因此,对创业情商进行系统分析,厘清创业情商的内涵和外延,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剖析大学生创业情商认知,深入探讨大学生创业情商培养的路径,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创业情商概念及调查方法设计 (一)概念界定 创业情商的内涵可由情商延伸而来。美国心理学教授Goleman认为,情商是一种了解自身感受,控制冲动和恼怒、理智行事、面对各种考验时保持平静和乐观心态的能力,可分为认识自身情绪、妥善管理自身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的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五大部分[6]。创业情商是针对创业情境而言,与普遍意义上的情商概念有所区别。结合情商的内涵、创业的独特情境及已有的研究经验,本研究将创业情商定义为: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能够敏锐识别和理解市场中自己及他人的情绪情感,据此理智行事,适应并妥善处理自身的情绪情感、与人交往和个体发展等方面问题,并由此激发创业动力、坚定推动创业成功的能力。 (二)维度划分 从创业情商的概念出发,本研究将创业情商分为自我的认识与管理能力、对他人的认识及人际关系管理能力、意志力、责任心、创新力五个维度。其中,自我的认识与管理能力、对他人的认识及人际关系管理能力两个因素由Coleman提出的情商五大部分组成,而意志力、责任心和创新力三个因素则是基于创业情境、以往研究,从情商内涵中延伸而来的。 自我认识与管理能力包括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是个体对自身情绪、意向、行为、特征等方面的了解与洞察。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表现为个体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对自身的情绪与行为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自我控制与调节。自我激励则是个体为了实现某一既定目标,在没有外部激励手段的影响下,通过自我暗示与调节,达到自身激励的效果。三者共同构成创业情商中的“知己”成分。 对他人的认识及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包括认知他人的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两方面。认知他人的能力是在自我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含了对他人情绪、人格、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认知。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则表现为合理利用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正确适时地调节自身对他人情绪和态度的反应、妥善处理各方关系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创业中提高效率、更好实现自身目标的必备能力。二者共同形成了创业情商中的“知彼”成分。 创业情商中的意志力包括自制力及承受风险与挫折的能力两方面。自制力表现为在创业过程中善于执行决定,并善于抑制与自己目的相违背的愿望。承受风险与挫折的能力是指能够正视现实,以积极方式解决创业困难和内心冲突,较好地适应创业过程和结果的能力。与单纯的自我情绪管理不同,意志力因素更倾向于应对内外冲突,因此应作为单独的维度进行研究。责任心指勇于主动负责的态度。而创新力本身就是创业者的重要属性,要求创业者积极启动思维、勇于进行创新实践。本研究根据创业情商概念设计调查样本。 (三)调查方法及其样本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调研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前期通过文献梳理设计出访谈提纲,在访谈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大学生创业情商现状、高校创业情商培养存在的问题三个部分,问卷信度良好(α=0.87)。 本研究以浙江部分高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选取了20所高校,共座谈20场,个案访谈50人,参与人数逾300人。座谈和访谈对象的选取兼顾性别、年级和专业分布,涵盖了高校正在创业的学生、有创业打算或有过创业经历的学生。调查共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问卷3805份,对无效问卷进行剔除后,共得到3603个有效样本,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7%。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基本均衡,男生1716人(47.6%),女生1887人(52.4%);专业构成以工科(31.8%)和文科(22.1%)居多,理科(15.5%)和财经类(14.7%)排第二,医科(7.7%)、艺体类(4.5%)和语言类(3.7%)排第三;年级范围涵盖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大一学生2117人(58.8%),大二学生1035人(28.7%),大三学生356人(9.9%),大四学生46人(1.3%),在读硕士45人(1.2%),在读博士4人(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