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947(2018)02-85-07 2015年4月14日早晨,一封仅10个字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成为新浪微博热搜话题。不少青年白领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出去看看”的向往以及对辞职者的敬佩,并由此衍生诸多话题与群体讨论,俨然一次网络狂欢。笔者认为这一事件是长期承受规训的青年白领一次集体的压力释放,集中表现了职场青年追求个性的特征与工作空间刻板的组织制度之间的冲突。当话题热度褪去之后,青年白领中的绝大多数依旧回归到企业的工作空间,一如既往地承受着工作空间不间断、全方位的规训,并在其中尝试着进行微弱、无力的碎片化反抗。唯有身在职场,才能洞悉其中的真实情形。笔者进入白领职场,以基层青年白领工作空间的规训为切入口,尝试还原现代企业青年白领在工作空间的真实状态。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方法 (一)文献回顾 白领(White-collar),是西方社会对企业中不需做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的通称。在米尔斯的笔下,白领是美国的新中产阶级,是一群被消费所裹挟、毫不关心政治、精神生活极度贫乏的群体,他们披着理性、规矩、高效的外壳,是在科层制关系中患得患失、个体高度异化的“办公室打工仔”阶层,这些白领在企业的工作空间内进行着个体化、强专业技术又机械化的劳动。[1] 中牧弘允等人对企业白领的研究依托于日本企业的重要文化意象,比如企业博物馆、祭祀塔等,[2]这些文化的产物基于日本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塑造了日本白领员工对企业极端的“忠诚”,白领几乎终身不跳槽。中牧弘允同情这些企业文化圈养起来的,为企业兢兢业业付出一生的“工薪族”白领,认为白领在企业文化的训练下,沦为“企业牲口”,他关注企业文化和员工之间的互动关系,解释企业文化如何塑造员工的认知与行为,而员工又是如何去回应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与白领员工的互动中将这一套企业文化的模式代代传承。 在国内,朱光磊、杨雄、郗杰英等人围绕“学历、职业类型、收入”等因素,对国内白领群体的界定进行了讨论,[3-5]提出了界定白领群体的不同标准与方法。不同学者基于自身对于白领的界定,从不同的方面对白领群体进行探讨,例如:潘康允、杨雄、张宛丽等从社会结构因素、白领对社会的影响、白领的社会功能等角度进行了论述;刘精明、张德祥等人以教育等自致因素研究了白领实现社会流动的决定性因素与途径;周晓虹、孙龙、风笑天等人从消费习惯与特征、择业标准与职业理念、职业状况、生活越轨行为等方面对白领的生活方式进行了研究。 在白领的生活方式研究领域,多数学者关注白领的私人生活领域。笔者认为白领作为劳动群体,其整体的生活图景应当由工作和私人生活两部分构成。将白领在工作环境中的生存状态描述出来,有助于深入理解白领的生活方式,为研究白领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和研究素材。笔者结合田野调查经历,将研究对象指向当代企业的青年白领,对他们在企业工作空间内的行为进行人类学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思路 本文以当代企业的青年白领为研究对象,立足人类学田野调查,采用参与式观察、无结构访谈等方法,从标准操作流程(SOP)、细节规范、监视和惩罚等角度描述企业工作空间对青年白领规训的方式和途径,描绘青年白领对规训的非正式个体化反抗、临时联盟反抗和压力宣泄途径,呈现出规训空间和青年白领之间互动的生态图景,试图探究当代青年白领在工作环境下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三)田野调查 C公司(系代称,下同)是一家从事教育行业的小型民营企业,主要业务为国内K12教学阶段的素质教育,提供拓展型课程服务、海内外的游学活动、幼儿教育等产品与服务。C公司位于上海静安商圈最核心的地段,员工人数在85~95人之间(人员流动导致数目变动),员工年轻化,青年白领约占员工总人数的50%~60%;C公司倾向于招收国内知名院校毕业或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求职者,这些原本相互陌生的青年聚集在特定的工作空间,成为C公司职场的基层白领。值得一提的是,C公司内的近1/3员工拥有海外学习和外企工作经验,C公司的核心管理层几乎都具有相当光鲜的学历(海外留学或国内985硕士)和工作履历(世界500强或行业顶尖公司供职经验)。例如,财务部门的负责人Bobo原本是安永(业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高管,游学部门的负责人曾经在英国咨询公司LEK(世界排名前十的管理咨询公司)长期就职。他们拥有丰富的资本主义企业工作经验,按照他们所理解的世界顶尖公司的管理模式、企业制度、运营方式去运作公司。C公司的组织架构清晰,职能分工明确,等级层次制度化,具备明确的科层制运作模式。① 2016年5月,笔者以实习生身份进入C公司,至2017年4月份,笔者成为C公司最基层的管理培训生(级别为P1),至此被接纳为C公司一员,获得长期驻留许可,并和多数员工建立了稳定的人际联系。C公司的企业性质、管理模式以及业务内容决定了其基层青年员工多数是从事需要较强专业技能的脑力劳动者。他们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②接受过较好的教育,能够获取较为丰厚的薪资。③因此,C公司的基层青年员工群体属于本文界定的企业青年白领,符合本文关于研究对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