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时期列强在上海的驻军与撤军

作 者:

作者简介:
葛夫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006

原文出处:
史林

内容提要:

义和团运动时期,列强围绕上海驻军和撤军问题展开的交涉,一方面反映了上海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具体揭示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是19世纪末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一个延续。英国最早提出上海驻军问题,显然将自己视为上海和长江流域的“主人”,而德、法、日等国的驻军要求和提出的撤军条件及其他列强的反应,无疑否定了英国在上海和长江领域的特殊地位,一定程度确定了上海是列强的共同“乐园”这一事实。因此,上海驻军和撤军问题是义和团运动时期英国对华政策的一个失败之举,表明随着德、法、日、俄、美等列强在华势力的扩大,大英帝国的优势地位正在逐渐丧失,英国并不是上海和长江流域的唯一“主人”。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18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18)03-0147-13

       关于义和团运动时期的中外关系,“东南互保”以及列强在上海的驻军与撤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学界对于“东南互保”问题有不少研究,至于列强军队登陆上海,以往的研究主要限于英国,①而对其他相关国家甚少涉及;即便英国,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至于各国从上海撤兵,则迄今尚无专门研究。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英、法、德、美多国外交文件和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所藏外务部档案,对义和团运动时期列强在上海的驻军,特别是撤军问题,做一考察和剖析,以揭示列强在长江流域的激烈竞争及其对它们在华政策和彼此关系所造成的深刻影响。

       一 上海驻军问题的提出与落实

       上海驻军问题的提出几乎与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同时,但与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系由各国驻华公使会议商请各国出兵不同,上海驻军问题最早系由英国驻沪领事霍必澜(Pelham Warren)单独提出。鉴于英国在长江流域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并将长江流域视为英国的势力范围,为避免义和团运动波及长江流域,1900年6月14日,就在西摩(Seymour)联军进军北京遇阻退却的时候,霍必澜从上海致电外交大臣索尔兹伯理(Salisbury),建议英国政府提供军事支持,帮助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维护辖区的秩序与和平,指出北方局势愈来愈坏,“长江流域的任何骚乱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可能使很多人丧命”。②索尔兹伯理在接到霍的电报后,当即赞同他的建议,次日即复电授权霍必澜通知刘坤一和张之洞,表示英国将对他们维持秩序的措施提供军舰支持,同时通报正与英国海军部联系,拟派军舰前往南京和汉口向刘、张转达信件,“保证他们在维护秩序时将获得英国的保护”。③

       对于英国政府的建议,刘坤一和张之洞虽然都表示欢迎,表示愿意与英国一道维护长江流域的秩序与和平,但对接受英国海军的保护则持谨慎态度,一则担心其他列强仿效,二则担心引起中国百姓的恐慌。经电商后,刘、张拒绝英军进入包括上海在内的长江各口岸,于18日联合致电驻英公使罗丰禄转告英国政府,表示他们有足够力量维护长江流域的和平,不需要英舰的军事帮助,指出“若英水师入江,内恐百姓惊扰生事,外恐各国援例效尤”,于形势反而不利。④

       在阻止英国派兵进入长江流域的企图之后,刘、张接着还授意上海道余联沅于26日与各国驻沪领事会晤,就维护上海和长江流域的秩序与和平提出《中外互保章程》9条和《上海城厢内外章程》10条,与各国领事讨论。这两个章程明确反对外国派兵进驻上海和长江流域,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各口岸已有兵轮者,仍照常停泊,惟须约束水手人等,不可登岸”;各国以后如不待中国督抚商允,“竟自多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以致百姓怀疑,藉端启衅,毁坏洋商教士人命产业,事后中国不认赔偿”;各国兵轮不得靠近吴淞及长江各炮台停泊,水手不可在炮台附近练操;上海制造局、火药局一带,各国答应兵轮勿往游弋及派洋兵巡捕前往。⑤

       虽然各国驻沪领事对上述内容多有异议,并以未得到本国政府授权而没有签字,但对上海及长江流域由中国地方政府维持治安、外国不派军队前往,还是表示认可。第二天美国驻沪领事古纳(Goodnow)代表各国领事致函余联沅,赞赏刘坤一和张之洞答应在他们辖区内维持秩序,保护中外人民生命和财产,声明“联军驻大沽的各国舰队司令已发表公开宣言,他们作战的对象,仅仅是义和拳以及那些力图阻止他们营救在北京和其他地方遭到危险的外国人的人们。我们希望您向他们两位总督保证:只要他们在所辖省份内能够而且确实维护外国人根据同中国政府订立的条约而享有的权利,我们各国政府过去和现在均无意在长江流域单独地或集体地采取任何行动,或派任何部队进行登陆”。⑥

       刘坤一和张之洞与各国领事达成的这一“互保”谅解,不但挫败了英国派兵进驻上海和长江流域的企图,而且也无视英国在长江流域的特殊地位,这是英国政府所不能接受的。7月4日,英国外交大臣索尔兹伯理向中国驻英公使罗丰禄明确表示,互保章程的内容把应属于中国政府的义务强加于英国政府,而且涉及放弃条约义务,因此,“我们不可能把这些建议当作我们必须执行的一项协定而加以接受,而且每件事情都必须根据它的实际情况来决定”。⑦在英国政府拒绝受《中外互保章程》的约束之后,1900年7月14日,代总领事霍必澜致电索尔兹伯理,再次建议英国政府派兵保护上海安全,称:“义和拳运动正在扩大,并且可能在全国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人的暴动。今天,从汉口、湖南、温州等地传来不好的消息。上海的失陷将对外国的贸易和影响造成无可弥补的破坏,因为上海是福州以北全中国的航运和贸易基地。海军和志愿兵不能够固守上海防止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我强烈建议:应立即派一支英国部队前往香港或威海卫,他们身边应保有运输工具,准备在得到通知后八小时内动身前往上海。有五百名骑兵、一营炮兵和两千名步兵的一支部队将是够用的。驻上海的高级海军军官同意此项建议。”⑧索尔兹伯理则致电授意霍必澜争取两江总督的支持,询问“目前三千人的部队登陆可否得到他们那方面的完全同意”?⑨7月28日,霍必澜致电索尔兹伯理,报告登陆上海事获得两江总督的同意,他“将不会绝对拒绝”。⑩在获得这一报告之后,英国政府决定派兵进驻上海。7月30日,海军部致电海军中将西摩,商定根据目前上海情况,将派3000人在上海登陆。(11)8月2日,西摩还专门前往南京,与刘坤一晤谈。刘虽然同意英国派军登陆上海,保护租界,但同时提出其他国家的军舰不得驶入长江,以免引起民众的恐慌和反对;西摩也赞同刘坤一所提这一条件,承诺“我答应向我的各国同事建议不派遣他们的任何军舰驶入长江”。(12)8月9日,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和驻沪总领事霍必澜通知领事团,英国军队将于12日到达上海,但他们的通知没有收到答复。(13)因当时各国都不愿意把守卫上海的任务交给单独一个国家,因此他们最初的反应是阻止英军进入上海城内,于是就出现了已经到达吴淞的英国军队未能顺利登陆的情形。(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