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指导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 者:

作者简介:
高奇,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向军,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原文出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内容提要: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社会思潮和文化多样化、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化、传播手段信息化的情况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为前提,否则培育者和践行者就会丢失“灵魂”,培育和践行工作就会偏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就是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培育和践行工作中的问题,去指导培育和践行工作的具体思路、步骤和过程。解决“用什么指导、为什么指导、怎样指导”的问题,不仅能保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而且能保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高效性。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8 年 10 期

字号: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就提出、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性基础工程,它涉及诸多要素,需要从多方面发力。其中,一个具有根本性的方面,也是当下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个方面看起来似乎不应是个问题,但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对这个问题,无论在理论认识上还是在具体实践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完全正确的想法和做法,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事实说明,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不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培育者和践行者必须确定和弄明白的问题,是培育和践行工作能否顺利推进之前提。因此,必须在理论上讲清楚这一问题。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于这一要求至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其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是对内容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精辟概括。相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表述具有简洁明快、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等鲜明特点,便于传播、学习和践行。从根本上或本质上说,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一方面,两者都从道路、理论、制度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从国家、社会、公民各层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质的规定性。另一方面,两者都坚持重在建设,就是要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塑造道德风尚,都是为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强起来,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1]与此相联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自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3因此,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灵魂”作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其二,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处于指导地位。“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3]。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因此,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价值准则之大成,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了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体现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由此来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相联系,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否则,就难以体现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也难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其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首要内容。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涉及的内容和方面十分广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其首要内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4]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毫无疑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其四,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情况看,也必须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即“三个倡导”以来,全国各地以多种方式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管不同地域、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职业、不同政治面貌的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围绕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诸如老人摔倒扶不扶、消费欺诈、商品质量、因“萨德”入韩部署是否该去韩国旅游等问题所进行的全国上下、线上线下大讨论,以及各地出台的法治建设、诚信建设、弘扬工匠精神等措施,使公众的法治意识、诚信意识、敬业精神、爱国热情等得到了增强,公众在这些方面践行得也比较好,这是要充分肯定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方在宣传和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工作中,还存在宣传不到位、误释误解、庸俗化、形式主义等问题,部分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价值理念在内容把握上也不到位,甚至在传播、理解、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上出现与传统核心价值观和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混淆的现象。相关调查数据显示[6],有47.3%的公众认为传统社会崇尚的“仁、义、礼、智、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认为后者对前者是批判继承关系的占34.8%,而17.9%的公众认为两者无关;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崇尚的价值观的比较中,有36%的公众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崇尚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38.7%的公众意识到后者批判借鉴了前者,25.3%的公众认为两者无关。尽管该调查是在山东省进行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核心价值观和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认知状况。对这些关系的模糊认识和不正确判断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极为不利的,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工作,去分析和解决在培育和践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多变的时期,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迷失方向,取得实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