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路径的反思与前瞻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昕炜,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 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它一方面与未来相联系,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途和方向,另一方面与历史相联系,凝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程和经验。探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路径,应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以及东方与西方的激荡交织和碰撞融合中展开。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路径大致可以归纳为三方面。第一,以哲学史为根基,吸取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验,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内容和新形式,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第二,从当代问题出发,深刻反思现代化,深入解读文本,进一步探讨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第三,自觉加强中国哲学话语体系建设,继承和发扬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性品格,努力构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8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8]06-0047-06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置身这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历史节点,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认真思考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路径,无论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还是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加持久地推动和促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健康向前,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探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路径,我认为应该以史为鉴,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以及东方与西方的激荡交织和碰撞融合中,汲取丰富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宝贵资源与经验,提出回应和解决今日社会和新时代重大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并积极探索面向世界和未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壮大之路。

      一、历史经验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路径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一个承前启后、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特定概念:一方面是与未来相联系,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途和方向,另一方面是与历史相联系,凝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程和经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此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特别是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讨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路径,首先需要我们以哲学史为根基,回到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原初语境中,找寻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之路的宝贵历史经验。

      第一,从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出发,积极探索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内容和新形式。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与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是有着重大区别的。这一区别既可以从内容上进行分辨,也可以从形式上给予划分。首先,从内容上看,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不同于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背景,因而在研究内容上应与后者呈现出不同的样貌特征。这就如同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与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一样: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对的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探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构建,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对的是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主要批判垄断资本主义的极权统治,关注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运动,研究上层建筑的能动性问题。其次,从形式上看,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具有与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的哲学总观念。在这里,哲学总观念指的是哲学概念的表达,揭示的是“一个时代哲学的理性结构和理念”①。正是由于哲学总观念的差别,才有了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批判运动,才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19世纪到20世纪的历史性跨越。同样地,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与此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也在于哲学总观念的差别。要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就需要我们发掘这一哲学总观念,把那些被遮蔽在此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根本的核心揭示出来,并用这一核心说明它们是如何构建起新的哲学传统和哲学形态的。以往,我们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断代研究中,比较注重从内容方面区分它与此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别,而对它们之间在形式在上的差别关注不足。如前所述,在观察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时候,我们通常认为它与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别就是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研究内容的不同,而它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念上、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上是一致的。实际上,观察和把握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看它们在内容上的区别,更要看到形式上的区别,即,哲学总观念的区别。因为只有把握了哲学总观念,才能摆脱经验叙述的不足,从根本上把握这一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不仅要在内容上根据新的时代变化有所推进,而且更要在形式上推动哲学总观念的更新。

      更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观念,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和哲学形态的变革方面下功夫。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的传统和形态变革是十分深刻的。从西方的法兰克福学派、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到中国的李大钊、陈独秀、李达和毛泽东等不同思想派别和思想家,都自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造建立在对哲学史的深度挖掘中。他们积极吸取现代哲学资源,不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在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变的大潮中加以认识,而且还结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创造出兼具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传统。在东方,苏联马克思主义者打通西方哲学史和俄国哲学史的研究,书写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崭新篇章;在西方,以葛兰西、卢卡奇和柯尔施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扬弃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传统,并将其有机融入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开启了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并行发展的不同路向;在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重心放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视现实、重视实践的鲜明特征。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和哲学形态的变革启示我们,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新形势下的发展新思路。

      第二,以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哲学研究转向为基础,积极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一场全面而持久的文化哲学研究转向运动。在20世纪以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文化哲学的研究还是零散而片面的。进入20世纪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率先从本体论角度对文化哲学进行了深入探索,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哲学理论研究和话语构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建立以实践和文化批判为基础的本体论。他们把这种本体论的内在结构规定为大众文化和文化批判两个部分:大众文化与普通人自发的世界观相联系,文化批判与知识分子自觉的世界观相联系。文化批判的任务就是在现实的文化环境和实践中不断引导大众文化达到更高的水平。由此出发,他们积极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内容,不仅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理论,而且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理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试图通过探讨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来反思资本主义文化工业,开展当代资本主义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在文化哲学研究领域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发展出许多新思想和新理论,比如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的社会理论等。这些理论对于现代哲学的其他理论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大大加深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哲学领域中影响力。除了对20世纪哲学具有渗透力和影响力以外,这些理论还起到了为20世纪和21世纪搭建思想桥梁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西方到东方,哲学家们逐渐认识到,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逐渐走向了人类自身的对立面。尤其引人深思的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在工业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化已经成为束缚人类精神创造和自由的根源。在这种情境下,当代哲学要想切入现实并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就必须深入思考人与文化的关系。这样一来,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就成为人们探索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事实上,当代哲学家在反思消费问题、生态问题和政治问题时都把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理论作为重要的理论资源。这启示我们,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理论建构上努力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