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日起,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根据准则要求,除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外,上市实体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将增加“关键审计事项”部分,披露与被审计项目相关的个性化信息,以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和相关性,提高审计项目的透明度。可以说,这是几十年来审计报告最大的变化,被誉为本轮审计报告改革中“皇冠上的钻石”。 对注册会计师提出更高要求 “新审计报告提供了与被审计单位和财务报表审计更为相关的信息,这一变化对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提高了审计报告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沟通价值,还大幅度提高了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宋德亮说,而审计工作透明度的提高,也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年的审计报告中,所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质量参差不齐,也反映出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在职业判断能力和执业质量方面的差异。审计是一个极其烦琐的工作,要求注册会计师基于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执行有效的审计程序。在“格式化”的审计报告中,报表使用者无从知晓注册会计师眼中的最大风险是什么。通过注册会计师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及其应对措施,报表使用者确认描述的关键审计事项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已降低至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水平,增强报表使用者对审计报告的信心。同时,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判断更多地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在确定关键审计事项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财务报表的重要领域和重大异常情况给予更多的关注。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和职业谨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还增加了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增强相关性和决策有用性,提高沟通价值,增强审计工作透明度。 何为关键? 关键审计事项,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当期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的事项。比如,关键审计事项是对实现经营目标至关重要的环节,往往是营销或运营等核心环节,因为来自外部和内部的风险会使得管理层承受来自业绩考核等方面的压力,从而产生舞弊动机。同时,关键审计事项往往是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事项,这种事项涉及重大判断或会计估计,可能由于注册会计师掌握的信息不如被审计单位充分而导致审计风险。对于非常规的重大交易或事项,注册会计师也应考虑是否作为关键审计事项,这种事项往往因为缺乏成熟可靠的管控流程而容易被操纵。 全面实施面临挑战 “最突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审计报告所披露的审计关键事项是显而易见的关键事项,即使没有参与审计工作,也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判断出这些事项应该作为关键审计事项。对这类事项的详细披露,不仅没有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反倒会由于信息冗余而削弱审计报告的价值。”宋德亮说,也存在未披露真正关键的审计事项的情况。由于某些关键审计事项比较敏感,披露出来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对公司业绩或趋势作出负面评价,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向客户妥协,未将该事项作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此外,对于关键审计事项的描述和审计应对措施的披露也比较笼统,未能真正揭示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特征和针对性的审计程序。此外,目前注册会计师撰写关键审计事项的依据为审计准则及相应的应用指南。但审计准则及相应的应用指南的相关条款原则性较强,特别是针对如何描述关键审计事项的理由和确定应对程序的详简程度留给注册会计师较大判断空间。 为了改善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实施效果,准则制定机构应该及时推出更为详细的指引。指引应明确关键审计事项的确认标准,不仅要有定性的标准,还应该有定量的标准。对于关键审计事项的描述,应该详略得当,公认的关键事项简要披露,使报告使用者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特色和风险体征。对于审计应对措施的披露,也要避免过于笼统,应该详细披露审计方案、样本量、覆盖范围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