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98(2018)03-0001-10 1 引言 互联网作为一种高效的相互交流平台,已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现已被广泛地用于社会经济各个领域,为零售业开辟了新的、与实体零售业无法比拟的全球经贸联系通道。基于互联网技术,零售商按照发展需求优化商品流通领域的空间组织,扩大市场规模或销售范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强客户关系、提供定制报价等[1-4]。互联网技术应用所构建的虚拟商业环境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传统约束,零售商可以在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从事经济活动[5]。总之,互联网技术应用能为零售商提供一个灵活多变的新销售渠道,可直接改变消费者购物行为,拓展了市场营销学中营销空间组织和营销方式等方面知识[6,7];重塑零售业商品价值链体系中企业空间组织结构、区位选择与空间布局、辐射范围,缓解了地理空间或距离对人类活动或行为的束缚作用。 四十多年前,尽管Doddy等就预言了消费者可以利用电子商务终端设备订购来自仓库中的商品[8],但有组织的、实质性的网络零售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出现。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网络零售业快速发展,其销售占零售业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持续增加,销售规模增长率已远超于实体零售业。以中国为例,电子商务已成为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2003-2015年,中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由16亿元增长到388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03%;2015年全国网络零售额增速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22.6个百分点,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的18.65%[9]。这种快速增长吸引了国内外地理学、商业学等学科研究者的关注。地理学主要从空间角度探究了互联网技术应用对零售业的影响,如:传统零售企业和网络零售企业区位选择、布局和市场空间,网络零售业空间组织结构等(图1)。本文试图梳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外有关互联网技术应用对零售业空间组织影响研究,以期为中国未来相关研究及零售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图1 互联网技术应用对零售业空间组织影响 Fig.1 Impact of Internet on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Retail Industry 2 互联网技术应用对传统零售业空间组织的影响 2.1 传统零售业商品交易空间组织中的“中间人”或消失或转变为另外形式的“中间人” 在信息社会,制造商可利用互联网技术直接与消费者建立互动而成为新的“中间人”。这个过程称为零售业交易空间组织的“非中间化”[10],消除了传统商品交易链中的分销商和实体零售商,从而改变营销渠道的长度、宽度和广度结构,增加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经济效益[11](图2)。这种掠夺价值链的营销方式将最终改变传统零售业(实体零售业)分销渠道中的均衡势力,有利于产供销联盟的形成[12]。部分研究者认为上述观点过于绝对化,迫于市场竞争压力,部分传统零售业商品交易空间组织中的“中间人”采取了在线交易功能[13,14],如苏宁和国美等。
图2 实体零售业和网络零售业商品流通环节和链条 Fig.2 Circulation and Chain of Commodity in Bricks-and-Mortar Retailing and Online Retailing 注:资料来源参考文献[28]。 2.2 互联网技术应用对传统零售企业区位选择和空间布局的影响 传统经济区位理论认为,零售企业区位选择深受投标地租的影响,根据其偿付地租的能力,可布局在不同等级的商业中心,如:地区级商业中心、社区级商业中心和街区商业中心等[15]。随着网络零售业的发展,多数研究显示传统零售业经济活动的活跃程度或许将面临下降,就业岗位或许将面临减少,特别是在大都市区内商业中心[16-18]。因为大都市区居民受过良好的教育而易接受新事物、收入水平高、互联网设施较为完善、生活时间较为紧张[19],网购次数较为频繁,导致传统零售业支付地租的能力在下降。这些研究主要从消费者购物行为的角度间接地推断互联网技术应用对传统零售企业区位选择和空间布局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近几年来,由于网络零售快速发展及受品牌快速扩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城市商业中心零售企业关店现象较为明显,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网络零售市场活跃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20]。2015年上半年,国内主要零售企业(百货和超市)共关闭121家店铺,而2014年上半年关闭的店铺有201家[21,22]。尽管关闭的店铺数量在减少,但并不能说明实体零售业的“关店潮”有所好转。这些研究直接揭示了互联网技术应用对传统零售企业发展的负面作用和空间布局的影响,但未从微观尺度深入分析网络零售业对城市内部传统零售业区位选择和空间布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