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研究:学科演变与中国贡献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劲(1968- ),男,浙江余姚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创新管理;吕文晶(1988- ),女,甘肃武威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究方向:创新管理。北京 100084

原文出处:
技术经济

内容提要:

首先梳理了创新研究的起源和演变,总结了创新研究发展过程中代表性的学术工作和相应研究者。随后从经济学、管理学、政策研究和方法论的视角,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创新研究成果和主要学术贡献进行了总结和整理,最后讨论了创新研究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中国创新研究的未来。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8 年 09 期

字号:

       创新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1],创新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学术成果,作为一门学科的创新研究本身也经历了动态的演变。然而,目前创新研究正面临建立自身学科边界、明确学科研究范式和扩展学科研究影响等挑战。本文在系统回顾创新研究演变历史的基础上,总结创新研究领域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明晰创新研究的学科范式,从系统视角提出一个整合的创新研究框架,并探索未来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

       创新研究建立在对创新的性质、来源和结果的理解[2]以及对企业管理和创新实践的观察之上。由于创新本身是一个始终处于演化状态的“互动”过程[3],因此,要理解创新研究,首先需要概览创新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演变历史。下文安排如下:首先明确创新的定义,讨论创新研究的跨学科性质;回顾创新研究的演变历史、创新研究主要关注的议题;探讨创新研究的中国学派和中国研究者的理论贡献;讨论创新研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1 创新的定义与创新研究的本质

       从学科演变的视角看,创新研究虽起源于Schumpeter[4]的开创性工作,但其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此后发展迅速,目前创新研究群体人数已超过数千人[5]。由于创新涵盖了从新产品、新工艺、新市场、新资源和新材料到新的组织形式等广泛的研究场景和应用领域[4],因此研究者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对创新给出了不同的定义[6]。各定义彼此冲突[7],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研究者和实践者对创新本质的理解[8-9]。此外,考虑到创新的跨学科性质,创新的定义不仅应涵盖创新的不同研究和应用场景,而且要兼容从不同学科角度出发理解的“创新”[10]。

       从将创新定义为“重组现有资源,创造新的生产函数”[4]开始,创新领域的研究者已从管理学、经济学、组织学习、技术管理、知识管理、科学、技术与工程和市场营销等[7]学科角度出发提出了近60个创新定义。例如,将创新定义为“新思想、新过程、新产品或新服务的产生、接受和实施”[11],这一定义已被广泛接受并成功应用于实践[2]。然而,也有学者强调创新的不同形式和阶段[12]。上述这些定义大多强调创新中的“新”,而来自其他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则倾向于从不同的角度定义创新。例如: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将创新定义为与新技术相关的产品[13];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将创新定义为知识和新思想的创造[14]。为了全面了解创新的定义并把握要点,Baregheh、Rowley和Sambrook[7]在对这些定义进行内容分析后重新审视了创新的性质、类型、阶段、情境、手段和目的,将创新宽泛地定义为“创新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即组织将思想转变为新的/改进的产品、服务或流程,以在市场中成功地发展、竞争和脱颖而出”。

       上述创新定义强调了创新的“革新和改进”性质,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创新,如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过程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最重要的是强调了创新过程的多阶段性(从创造到商业化),可适应不同学科和不同类型的创新。鉴于此,本文采用这一从多学科角度出发的创新定义。

       创新作为主要关注创新的产生及其理论模型、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社会后果的学科[15],是当下的热点研究领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当前的创新研究主要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政策研究为学科基础[5];同时,得益于其他相关学科的补充,创新研究逐渐发展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16]。创新本身是将新思想商业化的多阶段过程,而创新研究是在跨学科基础上发展起的科学领域,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制度、技术、经济和地理以及其他行业因素等)在创新中发挥的作用。因此,创新研究需要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和系统化的研究思想[17]。

       2 创新研究的演化史

       在前文中,我们通过挑选有代表性的观点讨论了创新和创新研究的定义和性质。为进一步厘清创新研究的发展历程,本节回顾创新研究的起源和演变历史。纵向来看,创新研究的演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5,18]:1912(始于Schumpeter)-1969年;1970-1989年;1990年至今。创新研究的演化历史、代表性研究者及其代表性研究成果见图1。

      

       图1 创新研究的起源与演化

       来源:笔者整理。

       作为创新研究的起点,Schumpeter[4,19]的研究工作揭示了创新作为经济增长最终源泉的重要作用,并首先提出了创新的定义。然而,其理论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并未得到应有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军事和民用部门的政策制定者开始对研发和创新产生兴趣[15,20]。美国军方聚集了一批年轻有为的经济学家,如兰德公司(RAND)的Kenneth Arrow、Richard Nelson和Sidney Winter,从经济学角度开始对创新进行系统研究[21]。同时,Christopher Freeman在英国也开始研究创新与研发的相关议题,这奠定了他随后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和在《弗拉斯卡蒂手册》(Frascati Manual)中对国际研发活动进行统计和比较研究的理论基础[2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