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养成,6岁前的教育是关键

作 者:
梅姨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人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8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6岁之前的性格养成非常关键,如果有些问题没解决,后边家长再管就管不了了。这个时候克制孩子的任性,非常重要。

      近日,网红教授——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谈到了十几年前一起震惊全国的“4少年绑架杀人案”。

      2004年,因没钱去网吧,4个少年聚在一起想办法,其中一人提议:“勒索,而且要做就做个大的,反正我们都不到18岁,法律不能判死刑。”

      就这样,4个人绑架了16岁的“有钱”同学小雨,并打电话给小雨的父母,开出150万元赎金的天价勒索费。因和小雨认识,怕放了小雨后,小雨会报警,他们便残忍地将其杀害。

      最终警方将4个少年相继抓获,其中2个被判了无期,另2个,一个是15年,一个是3年。听到判决后,4个少年竟相视而笑,笑容里是对他们预料结果的窃喜:果然,没一个判死刑。

      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李玫瑾教授去见了这4个少年,并走访了他们的家庭。通过了解,李玫瑾得知,这4个少年,没有单亲家庭,也没有离异家庭,更没有父母亲犯过罪。

      让4个少年的父母看被杀害的小雨照片时,他们痛哭流涕,有一个父亲说:“你们不知道啊,这孩子我不是不管!我打过他,也骂过他,可是我管他,不听啊!”

      通过深入了解,李玫瑾教授发现这4个家庭在教育上都存在一个问题:孩子在6岁前都没有被很好地约束过。

      6岁之前一定要跟孩子说“不”

      “6岁之前的性格养成非常关键,如果有些问题没解决,后面家长再管就管不了了。这个时候克制孩子的任性,非常重要。”李玫瑾说。

      2岁之前的孩子,不太会说话,觉得难受了、痛苦了会靠哭来表达;但到了3~5岁,孩子的哭声就会变得有目的性:我要这个东西,你不给我,我就哭。这个目的性一开始出现,家长就要抓住孩子的一件事对Ta训练。

      什么事呢?就是Ta提的要求不合理,Ta要的东西就不能给Ta。比如家里已经有很多小汽车了,孩子却还要买,不买就哭闹,不愿离开。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对孩子做一个“克制任性”的训练。

      第一步:直接抱回家,任孩子哭不要管。

      第二步:回家后抱到卧室里,把门一关,一对一。不管谁来管,一个人就够了。

      第三步:记住4个“不要”:不要骂孩子,言传身教很重要;不要打孩子,大人打小孩,这不公平;不要说教,孩子哭闹时,你说什么对Ta都是噪音,你越说Ta越闹;不要走开,Ta就是闹给你看的,所以你一定要看着Ta闹。

      第四步:你要表明姿态——“今天这事说不行就是不行,你哭吧,你闹吧。”这个时候孩子一般会接着哭闹。但就算孩子脑袋磕到床角上,你都不要管。等Ta知道疼了,就不会再磕了。等孩子哭到精疲力尽的时候,你再拿热水给Ta擦擦脸。擦完以后孩子会想,你是不是回心转意了?这时候你一定要把毛巾往旁边一放,跟Ta说:“还哭吗?要哭接着哭。”

      你不用打Ta,也不用骂Ta,你只需以这种方式告诉Ta:如果你闹起来没道理,我不心疼,我也不让步,你就闹吧。Ta就会知道,闹是没有用的。

      孩子越小管,越好管。

      给孩子留条交流的路

      当然,也不能让孩子太压抑了,孩子不闹了以后,你要跟Ta说:“以后有什么事儿,你能不能跟我好好说。如果你能说服我,我也许会考虑你的要求。”

      孩子可能会和你说,“我还是想要那辆小汽车。”你就问Ta,“那这辆小汽车,和家里的有什么区别呀?你能跟我说说吗?”

      这是鼓励孩子和你交流,交流有一个原则,记住“3比1”:就是孩子提出3次要求,满足Ta1次,让孩子知道交流有用,但又不要每次都给Ta。所以,这样就建立了你和孩子间一个好的关系:1.你明确说不行的事,Ta不会闹了;2.如果Ta真的想坚持,Ta会跟你商量。

      有了这个基础,到了青春期,你们俩的关系就好处了。

      让孩子“管别人”

      现如今孩子的学习压力大,所以家长们一般不会给孩子增加学习之外的任何负担。家长们觉得,孩子只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就行,其他都不用管。所以有些孩子到了高中,甚至到了大学,就会觉得是凭自己的努力考上的,跟父母没关系,也就变得自私。

      孩子自私养成的原因,是家里什么事都让Ta只管自己,别人不用管。其实,应该让孩子管别人,比如孩子5岁左右,能跟家长一起坐在饭桌上吃饭了,这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立一个规矩:家长不动筷子,你就不能先吃饭。这个方法很简单,但非常有效。

      孩子一般放学了,四五点就开始饿了。可是家长吃饭一般在6点前后,很多老人心疼,觉得孩子饿了,就让Ta先吃。其实,晚吃这1个小时,孩子饿不坏,尽管饿下来确实挺难受的。但只有孩子自己经历了这个痛苦的过程,才能体会别人的痛苦。

      我们成年人都知道,只有自己经历了某些痛苦,当别人再有这样的事情,才能体谅别人,孩子也一样。要让孩子在这种小小的痛苦面前,知道别人跟Ta一样。而且我们是一个家,我们是一个整体,所以要有“别人”的意识。

      让孩子“管别人”,是防止孩子自私的一种途径。

      让孩子经历点挫折

      生活条件的改善,也让孩子面对挫折的承受力越来越弱,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挫折训练十分重要。

      在网上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某个大学生、博士生,因为论文推迟答辩,或者失恋,就从楼上一跃而下,人们常会感叹:现在的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都太弱了。

      其实这跟意志力相关,而意志力的培养,不是靠智力,而是靠体力。所以孩子小的时候,要让Ta适当吃一点体力之苦。如果体力训练做不到,家长可以让孩子学习游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