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学习,做好他的天使投资人

作 者:
许洋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父母必读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8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宝宝一过3岁,吃喝拉撒的担忧少了,学习的焦虑来了:见到这个公众号推美国英语教材,好评如潮,囤!遇上某网站列了必听的幼儿古诗词课程,买!听到小区妈妈推荐的数学思维课外班,报!……这么多课程,还得陪学,别说孩子,自己也跟着累,到底要不要学?到底该怎么学?

      在新一轮的教育装备竞争大潮中,父母对孩子教育总是“大手笔”投入,绝对不能亏待孩子。这种“大手笔”带来的益处是,孩子们更容易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但同时也给家长们带来了新的负担。有的家长坦言,养娃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孩子学得累,自己教得累。

      那么,对于学龄前宝宝,到底要不要教这么多内容呢?其实,面临困境,想明白3个关键问题,拿出投资人的眼光和策略,你便能从纠结情境脱困而出,找到投资自家宝贝的新眼光、新路径。

      总会陷入细节焦虑

      麦麦4岁了,最近开始教他学10以内的加减法。如果问3+5等于多少,他能立刻说出是8,但如果问他:“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再给他5个苹果,小明有多少苹果?”他却不能立即说出是8个苹果,还得拿出小手指去挨个数。妈妈就很纳闷,都教了这么多次了,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还反应不过来?看着别的孩子都学20以内的加减法了,麦妈感到心里发虚,想:“我家的水平还这么差,以后上了小学怎么办?我教了这么久,孩子也没学会,真是不知道该怎么教!看来孩子数学太弱了,我得给他报点补习班,真不知道哪个补习班效果好,看来得好好研究一下。这孩子就知道看动画片,我得再多花点时间让他练习做题……”

      纠缠于细节,不如把握整体

      从一个小问题,最后归因为要报班、多做习题,这样的逻辑虽然可笑,但却是很多父母陷入细节焦虑的模式。

      ☆想想你的焦虑从何而来?

      客观来看,信息时代的快节奏、转型社会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可预见的激烈竞争等都是让人焦虑的因素。主观方面,对家庭教育作用的重视、拿自家孩子与周围孩子做比较的惯性、对孩子的过高期待甚至拔苗助长加剧了家长的焦虑感。焦虑本质上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适度焦虑将促使我们为即将到来的挑战提前做准备,有助于自如地应对变化,但过度焦虑却让我们陷入负面情绪旋涡,影响解决问题的能力。

      ☆别自乱阵脚,回到问题本身

      因细节困惑出现过度焦虑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样一来,摆在孩子面前的简单数运算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还新增了很多远期问题,自乱阵脚。其实,如果把精力聚焦在分析问题本身,更容易找到解决方案。

      麦妈在教3+5=8时,孩子只是在机械记忆,没有真正理解抽象数字后面的数量关系,所以当孩子面对3个苹果和5个苹果一起有多少的问题时,仍旧选择自己偏爱的点数方法。了解到这一点,作为妈妈的挫败感可能减少了一大半,感觉好了不少。

      ☆教育和投资一样,同样需要全局观

      若要彻底解决焦虑,就需要调整一下发展视角,站在更长远、更宽广、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应当让学龄前宝宝经历什么样的数学活动,才有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呢?

      就麦麦反映出来的数运算问题,父母应当意识到数运算需要数感做基础,孩子需要在大量具体、直观、自然的问题情景中积累对抽象数字的理解,才能体会符号化的数字意义,进行抽象的数运算。认识到这点,妈妈就不会只盯着眼前的问题而忽略了整体的发展。

      一旦树立了整体发展观念,父母更容易抓住学习的本质,找准孩子在语言、数学、个性等各方面发展的规律,便能拥有一颗平常心来面对遇到孩子身上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问题。

      怎么教都没有效果

      为了让豆豆的英语达到母语水平,豆豆妈为他精心设计了一套学习方案,每天给豆豆安排了大量的英文学习时间,想把自己认为的优质资源全都灌输给豆豆。豆豆却很抗拒,完全不按妈妈的设计来。妈妈很失望,也很委屈,觉得自己的用心白费了。

      琢磨怎么教有效,不如想想孩子的需要

      互联网总是强调用户思维,作为父母,我们是不是也要想想,孩子的需要到底是什么?这些学习方案是不是孩子需要的?就能理解孩子的抗拒与喜欢,想出更适合孩子的英语和数学活动。

      ☆孩子需要的,才是最适合的

      有人说,孩子还没有大人眼里的“理性思维”,他们需不需要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选择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量问题,会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会意识到内驱力的重要性,由此,给孩子选择学习内容时,会考虑是否符合孩子当前的认知发展水平,是否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是否对孩子长期发展有作用。

      ☆明确需要,才能有效选择资源

      一旦明确并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我们会发现作为家长的职责并不是教给孩子什么,而是需要把选择的权利交还给孩子,根据孩子的需要去选择适当的教育活动、资源和产品帮助孩子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会发现学龄前宝宝身上天生的好奇心、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多么宝贵,这将给他们后期的正式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时间不够,恨不得掰成两半用

      随着网络的普及、知识付费的流行,冬儿妈妈选择通过网络获取优质教育资源,自己在家教孩子。在教的过程中,她常常以知识为导向,关心能学多少知识,比如能学多少英语单词,能背多少首唐诗,会写多少汉字,能不能完成100以内的数运算……因此,5岁的冬儿每天都会有一些固定的学习任务。虽然冬儿妈也知道并希望孩子好好玩,但似乎总是无法协调两者的矛盾。比如,冬儿从幼儿园回来到睡前只有3小时,让冬儿自由玩耍的话,就不得不减少他系统学习的时间。她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