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川藏地区建设电报通讯之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秦和平,(1952-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16号,成都 610041。

原文出处: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内容提要:

建设电报通讯是清政府有效统治川藏地区、应对侵略的重要措施,也是宣示及维护主权的行为。文章较全面地分析了清末川藏地区电报通讯的由来及延展状况,并结合邮政,从电报线路的选择说明邮电建设与清政府加强对藏区统治是同步的。西藏地区建设电报通讯,不仅涉及利权,更是中国政府行使主权的反映。通过对清末三个涉藏条约的分析,发现西藏地区架线通讯是清朝与英国“斗”出来的结果,是挽救对西藏地区的主权。清政府之所以不急于联线川藏而先建设拉萨至江孜电线,目的在于早日赎回英人架设的电线,取消英人已攫取的特权。川藏地区电报通讯说明,近现代通讯在边疆地区是因兵事而起,因兵事而延展。川藏地区电报只能采取官办官营而非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这是清末发展边疆地区电讯业的一个重要特点。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18 年 09 期

字号:

       关于川藏地区建设及开展电报通讯等的研究,过去少有学者系统涉及。原因是相关材料零散且稀少,由于资料的制约,还产生欠妥的结论。①据笔者的调查,关于川藏电报通讯的研究主要有如下一些:20世纪80年代,吴丰培先生辑录《赵尔丰川边奏牍》,在该书“交通项”中刊载有些许清政府架设电杆、开办电报的资料。②成都市邮电志编辑室编的《成都邮电志·电信史料选编》,③选辑了清末、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资料。因资料稀缺,《成都邮电志》只对清末川藏地区建设电报作了寥寥数语的简述。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汇编的《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整理了少量的电讯资料,在“前言”中对川藏电报建设略有介绍,认为“因经费究应由边务经费抑由驻藏经费划拨问题,争执不休,未能接通”。④事实上,川藏电报线未能接通的原因不是经费而是受政局改变的影响,清政权崩溃遂使刚启动建设的电线被迫中止。上述研究或失于支离,或结论偏颇,为此,本文拟对清末川藏地区建设电报通讯的历史作较详尽梳理,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其与清政府治理川藏地区之军事、政治行动之间的关联。

       一、川西藏区建设电报通讯之开端

       (一)电报开通及延展入川

       检之史料,中国人架设电线、开办(有线)电报始于清光绪五年(1879)。是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加强防守需要,快捷通信,自购电线,延请外国技师承办,架设大沽到天津的电报线,开启了中国电报业务的序幕。

       电报通讯快捷、方便,促进其广泛利用。光绪六年(1880)李鸿章奏请朝廷,阐述筹办防务需要消息灵通,拟建天津经镇江、苏州到上海的电报线,建设资金由官府先垫支,待建成后,吸收商本还官本,官督商办。清政府批准其要求,还特别设立了电报总局,由盛宣怀充总办,负责推广及经营。

       有电报总局的大力推广,加上电报通讯的确快捷、准确、方便,地方官绅对其产生浓厚兴趣,皆有引进或发展意愿,故而架线通电报在各地迅速摊开。光绪十一年六月(1885年7月),云贵总督岑毓英奏请从南宁或由长沙、贵阳接线进入云南,开办电报通讯。该事项得到清政府的同意,并指令李鸿章负责筹办。李鸿章考虑再三、权衡利弊后,建议调整入滇电线的路线,改为从汉口展线,经宜昌、重庆到成都,再从成都到泸州,延线入云南;川滇电线采取商办形式,四川借款10万两,云南5万两,用于购置器材、架设电线及建筑报房、培训人员等。经过比对,清政府采纳了李鸿章的方案,饬令尽快实施。光绪十二年(1886)下半年,湖北入四川到云南的电线架设完毕,电局或报房也基本建成,川滇地区与其他地方实现电报来往,带动了近代邮政的发展。

       (二)电线延展川西藏区

       1.架线打箭炉(康定),川边藏区初步实现电报通讯

       光绪二十一年(1895),鹿传霖担任四川总督,鉴于列强图谋侵略西南边地的严峻形势,以及西藏地方政府控制的瞻对(今新龙)藏官屡屡侵扰周边,鲸吞蚕食,图谋扩大地盘,与土司土目形成对抗,冲突有随时爆发的可能。于是,他考虑收回瞻对,恢复治权统一,以安定川边,预防侵略。

       要采取收复行动,必须掌握动向,及时应对,因此鹿传霖决定架设电线至打箭炉(康定)等地。其奏折称“查知藏事败坏,时切隐忧,曾具折密陈,复请接展电线,谋收瞻对,以为防患、固圉之图”,⑤认为只有信息通畅,才能在收复行动中占据主动,并及时制定对策,巩固边地。其间,据传西藏地方与廓尔喀(尼泊尔)发生矛盾,形势紧张,可能兵戎相见。清政府闻讯后,指示鹿传霖“当由五百里飞咨驻藏大臣查询,并飞札署后藏都司耿绍宗确探实在情形,迅速驰报”。⑥鹿传霖接到该指示,准备派员入藏调查,掌握实情,但发现“川藏相距鸾远,驿递万难迅速,消息不灵”,⑦应该采用电报传递方式,消息更快、更安全,传递及时。

       时逢官员李毓森来川候任,他曾在朝鲜办理电报及商务,熟悉业务。鹿传霖立即召见李毓森,询问通讯及架线技术,并委任他入藏调查,及时汇报。接着,鹿传霖请求朝廷允许电线向西延展至西藏,“赶修电线,先由成都至打箭炉,再议接展入藏,以速边报。所需经费,查前川省创修电工时,筹款十万,存总办电报道员盛宣怀处,可以拨用,勿须另筹”,⑧这说明经费有来源,动工架线应无问题。鹿传霖的要求得到清政府的批准,川藏电线架线工程随即动工。光绪二十二年(1896)下半年,电线架到荥经,设立川藏电报局雅安报房。光绪二十三年(1897)初,电线延展到打箭炉,川藏电报局炉城分局建立,并开展业务。

       2.向西展线受挫

       光绪二十三年,驻瞻对藏官派兵攻打章谷(今炉霍),众土司请求政府保护,民众期盼驱逐藏官,恢复官府统治。鹿传霖派遣张继带兵入瞻对,驱赶藏官,实现直接治理。收复瞻对消除威胁后,鹿传霖拟将电线从打箭炉延展至道孚和炉霍,再经德格进入察木多(昌都)。其上奏称“德尔格忒土司,一名德盖,又曰叠盖,皆转音也。幅员最广,据金沙江上游,颇为扼要……直抵藏界察木多。将来接展电线,即拟由此取道达藏”。⑨然而,鹿传霖派兵驱赶藏官,恢复瞻对治权的行动,引起达赖喇嘛及西藏地方政权的不满。他们屡向中央政府请求照旧统治瞻对。当时,成都将军恭寿、驻藏大臣文海对鹿传霖的行动也有异议。出于稳定达赖喇嘛的考虑,清政府决定将瞻对再交给西藏地方管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