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清皇室与《优待条件》的入宪

作 者:

作者简介:
滕德永,故宫博物院 宫廷部,北京 100009 滕德永(1979- ),男,山东聊城人,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研究馆员。

原文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优待条件》形成于辛亥革命时期,对逊清皇室具有重要意义,是其政治特权、经济生活的重要保障。民国初年,《优待条件》遭遇危机。为了给《优待条件》提供安全保障,逊清皇室借助民国制宪之机,积极运作《优待条件》的入宪,但由于民国政局混乱,最终功败垂成。逊清皇室的努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优待条件》做了宣传,彰显了其法律地位。不过,《优待条件》入宪是一次执行的错位,面对乱局,即使入宪成功,亦不能为其提供所需的保障。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18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52 [文章编号]1002-3054(2018)04-0014-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62/j.bjsshkxy.bjshkx.180402

       辛亥革命期间,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局面,南北双方进行和谈,并最终签署了《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简称“优待条件”。在清帝退位过程中,优待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此后,优待条件则是逊清皇室生活的重要经济保障。1924年,冯玉祥将溥仪驱逐出宫,重新修订优待条件,但逊清皇室并未承认。至此,优待条件在实际上已被废止。对于优待条件问题,学界已有诸多研究。民国时期,学界即探讨其合法性问题。①自1994年以来,学界又对优待条件的废止及对逊清皇室的影响进行了探讨。②中国台湾学者亦对优待条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考察。③综合而言,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外部视角进行考察,注重优待条件带来的结果,而对优待条件面临的困难局面及逊清皇室的应对措施等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

       一、逊清皇室对“优待条件”入宪的需求

       优待条件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早在议和之前,后为南方谈判代表的伍廷芳等于1911年11月12日即上奏摄政王载沣,请赞成共和,“以世界文明公恕之道待国民。国民必能以安富尊荣之礼报皇室,不特为安全满族而已。否则战祸蔓,积毒弥甚”。④(P1204)此奏明确提出若清帝让位,皇室必将享有优待。至12月,伍廷芳再次致信庆亲王奕劻,重申清帝让位,皇室得享安福尊荣的思想。⑤(P370)12月初,南方11省公推伍廷芳为民国议和代表,从18日起与北方所派代表唐绍仪等进行谈判。自18日至31日,南北代表五次会谈,就停战等问题进行了商讨。其中,在第二次会议上伍廷芳更首次提出“善待皇室”主张。只要清帝逊位,承认共和,“则一切办法皆可商量”。⑤(P391)第三次会议上,伍廷芳更是将皇室优待条件具体化,名为《关于清皇帝之待遇》,共五款。此时的优待条件还仅是和谈的雏形,属于框架性的建议,故并无实际内容,但这一建议得到双方的认可,为进一步的和谈指明了方向。此后,又几经艰难谈判,南北双方最终签署了《优待条件》。同时公布于众的还有《关于清皇族待遇之条件》和《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双方将此三个文件列于正式公文,照会各国驻京公使,令转告各国政府,以示公信。

       (一)《优待条件》对于逊清皇室具有重要意义

       1.保护皇帝及皇室的政治特权

       宣统皇帝虽然已经退位,但因其地位特殊,对民国肇建有功,仍可享有优待。《优待条件》第一条即规定,“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且民国对其“以待外国君主之礼相待”。有鉴于此,每逢宫中遇有重大节日,如元旦、主位万寿等节日,以及主位薨逝,民国方面都要委派人员前往,或为祝贺,或为悼念。此外,民国方面还准许其保留侍卫及各项执事人员。至于皇帝的陵寝及财产、逊帝溥仪的安全等都由民国方面予以保护。对于皇室成员的待遇亦有专文规定:其爵位仍得延用,享有免于当兵之权利等。

       2.为皇帝及皇室人员提供生活经费

       清季内务府每年经费甚巨。清帝退位之后,根据《优待条件》规定,每年由民国政府拨银400万两,以为内用,并“俟改铸新币后,改为400万元”。④(P1295)此项经费是逊清皇室最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尤其是溥仪逊位之后,宫中一切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各主位的生活方式仍循其旧。这些费用主要用于内府各项差务。其中,“祭祀陵寝等项三十八万九千二百余两,内廷传用银七十二万七千七百余两,供奉上用差务银五十七万七千三百六十余两,官员兵丁俸饷等项银三十九万六千二百余两,各衙门津贴口分等项银十三万八百一十余两,内务府各司处月例口分等项银二十九万九千四百八十余两,预备临时恩赏赈济并特别传办差务等项银十万两,另外各司处官员人役办公饭食等项银七万二千两。统计内务府常年经费共二百六十九万二千七百余两”。⑥(P107)此外,尚有各项工程用款,宗人府、銮仪卫等各衙门用款,为数亦甚巨。民国政府的此项拨款是其维持既有生活方式的经济保障。

       对于《优待条件》,皇室人员非常重视。早在南北议和时期,隆裕太后召集王公大臣商讨大局,对未来信心不足,并不主张继续与革命军开战,而是寄望于《优待条件》,否则,一旦战败,“连优待条件都没有”了。⑦(P113)有隆裕太后这种顾虑的王公不在少数,以致当时会议之时,主战者寥寥。清帝退位之后,逊清皇室更是处处谨慎,不敢逾越雷池一步,恐怕民国方面取消《优待条件》。尽管逊清皇室非常谨慎,但是《优待条件》的危机依然来临。当然,这种危机有潜在的,也有现实存在的。

       (二)潜在危机

       潜在危机主要有两种。

       1.逊清皇室对民国政府的恐惧

       清帝逊位之后,逊清皇室从国家的主人转变成特殊公民,但他们对民国政府怀有戒备,非常担忧其不履行《优待条件》。这在隆裕太后逝世之后,宫中诸人的反应中可窥一斑。隆裕太后是《优待条件》实际的决定者,对此,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孙中山等人都对其怀有“敬意”。孙中山更称其为“女中尧舜”。也正是因为隆裕太后地位的凸显,在其去世之后,醇亲王载沣及宫中主位对如何处理与民国之间的关系束手无策。尤其是载沣与袁世凯宿怨颇深,对总统府来文避而不答,瑾妃等人更无从应对,只有“不可得罪人,好话多说几句,至内廷之事均好商办”数语。⑧(P123)其实,此时的袁世凯对逊清皇室还是较为尊重的,并未计较前嫌,亦未有取消《优待条件》之意。载沣等人的心绪刚刚平复。守旧势力又制造事端,倡言复辟。为了令皇室“远嫌明征”,民国政府又制定了《优待条件善后办法七条》,要求皇室遵守民国法律,奉民国正朔。继而,袁世凯又酝酿称帝,皇室何去何从?优待前景堪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