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行财务报表分析技术“革新”的必要性及其框架适用范围限定 深圳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3000余家,但真正能读懂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财会专业人才并不多。马军生等(2006)认为我国千余万会计从业人员不太会运用财务技术进行分析、判断和预警。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上市公司“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提供的信息能否被应用于与公司相关的重大决策呢?学者及业界人士认为我国财务报表分析存在体系性缺陷,指标制定滞后于财务报表分析理论发展,财务报表分析没有较为统一的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现有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缺乏统一评价标准,计算口径不统一;偿债能力指标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偿还各种债务能力但未反映企业现金流转能力,未能量化反映潜在的变现能力因素,盈利能力指标不能反映盈利的持久性与稳定性,财务报表分析中重数据轻质量分析、重利润轻资产和负债分析,但净利润盈利指标决策有用性不及毛利和营业利润,营运能力指标很难适应现代愈加复杂的经济环境,不能全面揭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貌,不能反映时令性、分期收款销售等企业的营运能力。财务报表分析四大指标体系中的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三大指标诟病重重,如此推论,发展能力指标作为第四大指标也不会独善其身,整个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进而整个框架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本文主要聚焦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分析,但其研究成果也适用于母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二、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新”整合分析框架特征 (一)整合报表项目“四维一体”,有利于报表项目的多维度观察、评估和预测。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多提供当期(末)绝对数据和比较期(末)绝对数据,过于“平面化”。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新”整合分析框架主张将1年期的财务报表“延伸”至5年(左右),并计算基于项目绝对数据的结构百分比、环比比率和定比比率,使平面化的报表项目数据由一个绝对数维度增至绝对数维度、结构百分比维度、环比比率维度和定比比率维度,这样就使得报表项目提供一维“平面化”绝对数信息变成将提供四维“立体化”信息。四维“立体化”报表项目较一维“平面化”报表能提供更多更重大信息。报表项目由一维“平面化”绝对数据变成四维“立体化”信息过程是横向比较法和纵向比较法综合运用的过程,克服了传统财务分析中主要使用单一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的弊病。 (二)创新报表项目环比比率、定比比率和跨报表(项目)比率计算方法,统一计算基础便于不同比率间直接加减计算。传统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多源于成熟的统计方法如横向比较法和纵向比较法,多按统计理念将其百分百地应用于分析实践,忽略了财务报表分析与统计分析的差异性,如以某报表项目绝对数为基期数计算该项目的定比比率,以某项目比较期(末)数据为基数计算该项目环比比率,使得同一项目在统计上被认为存在重要比率变动但在财务分析背景下却被认为不存在重要比率变动。为解决这一难题,基于现实分析需要,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新”整合分析框架对环比比率基数进行了必要调整,使得据其计算的环比比率可与当期(末)或前期(末)结构百分比相加或相减,亦即用当期(末)或前期(末)结构百分比基数计算环比比率。定比比率的应用也实现了不同期(末)不同报表项目的定比直接相加减,亦即用基期结构百分比基数计算定比比率。 (三)将服务于同一目的的报表项目整合成项目组团(或项目模块),变以单个项目错位配比为基础的分析为以更高配比水平为基础的项目组团分析。上市公司较适用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企业复杂得多。后者财务报表结构简单,单个报表项目几乎可以代表服务该项目所属项目组团,如简单企业可能所有的收入几乎都是赊销收入,用销售收入与期末应收账款计算应收账款周转期或周转天数是可行的,但上市公司情况就复杂多了,销售有现销、赊销和预收款三种方式,再用当期销售收入和期末应收账款计算应收账款周转期或周转天数不再合时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为什么传统营运能力分析不再适应现代企业复杂环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复杂性要求构建基于项目组团的勾稽关系和业绩分析指标体系,如构建以经营性长期融资资产、营业收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组团式勾稽关系及三角指标体系(如经营性长期融资资产收益率、经营性长期融资性资产现金流量比、长期融资性资产利润-现金流量比),投资性长期融资性资产、投资性收益和源自投资收益的现金流量项目组团勾稽关系和三角指标体系(如投资性长期融资性资产收益率、投资性长期融资性资产现金流量比和投资性长期融资性资产收益-现金流量比)。 (四)以董事会责任中心为切入点的应用基石:“长期融资性资产=长期性融资”。“长期融资性资产=长期性融资”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的变形,只要在会计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同时减去“流动负债”,会计公式就变成“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左侧等于营运资本和非流动资产之和,由长期融资工具为其融资;右侧等于非流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反映长期融资。虽然只是会计等式形式发生细微变化,但却反映了不同的责任理念: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对其长期性融资及长期融资性资产投资决策负责,评估董事会业绩应从长计议考查其与长期债权人和股东的关系及其做出的投资决策成效;CEO(或总经理)是在董事会长期融资性投资决策基础上进行日常管理的,其业绩评估也应基于长期融资性投资,但偏重短期。以总资产(含流动负债)为基数考查董事会投资决策成效受CEO短期经营及投资决策影响,CEO短期经营及投资决策已超出了董事会决策的范畴,用总资产为基数考查CEO业绩可能会诱使CEO于期末人为有意识地调减流动负债以突出其短期业绩但这却不影响董事会长期融资性资产业绩。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新”整合分析框架以“长期融资性资产=长期性融资”为基数考核董事会和CEO业绩,使得二者业绩及其评估均基于同一基石,是对传统财务报表分析技术的“创新”,使得CEO更加专注于如何高效利用长期融资性资产提升上市公司短期业绩,而不是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调节流动负债(进而影响传统短期业绩)规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