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太了解的儿童动作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学前教育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8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位疑惑的妈妈

      案例1 女儿经常摔跤

      我女儿豆豆是自然生产的,但是走路或者跑的时候经常摔跤。比如,刚开始跑几步就摔了,玩滑板车也会摔倒,夏天膝盖或胳膊肘上的伤口似乎不断。每次我特别懊恼,请问孩子的动作发展有问题吗?我该怎样保护她?

      案例2 孩子爱走马路牙子

      豆豆总爱走马路牙子,不管高矮宽窄都喜欢走。我带她的时候就随她,孩子也走得很高兴。可是每次姥姥带她回来,都会苦恼地跟我说:“你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不老实呢?见到马路牙子就非要走不可,真怕她摔倒!”我该怎样和姥姥解释呢?

      案例中的妈妈提到孩子爱摔跤、爱走马路牙子,其实都和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有关。运动能力是指身体在运动中表现的活动能力,包括一般运动能力(基础运动能力)和特殊运动能力(竞技运动能力)。前者是人体在日常生活、劳动和运动中所必需的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后者则是为完成某项技术所需要的专门运动能力。

      0~6岁是人出生后快速生长发育并获得日常生活所需的动作发展时期,这种伴随着人的自然生长而不断获得大肌肉群的身体动作技能(不同于生活中的刷牙、洗脸、穿衣、系鞋带等动作),也称为“基本动作技能”。

      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

      动作发展是一个跨越整个生命周期的复杂过程,虽然不同个体的动作发展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整体来看遵循以下规律。

      1.动作技能的发展遵循一定的顺序和方向

      动作发展与身体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一致的——神经和肌肉成熟的方向是由上到下、由内到外的,儿童对下肢和身体各部位的控制也逐步加强。儿童动作技能的发展也具有序列性特征,大致沿着基本动作技能——过渡性动作技能——专门的竞技运动和舞蹈技能这一顺序发展。这提示我们,如果生理成熟没达到一定阶段,过早地让孩子练习某些动作不一定有作用。

      随着自然成熟和不断练习,孩子的动作技能从粗糙、僵硬、不稳定、泛化,逐渐发展为比较准确、平衡、协调、高效。比如我们认为最普通的“跑”,也会经历4个阶段,最终才会形成轻松、自如、有效的跑步动作模型。

      案例中豆豆常常摔倒,既和小孩子头大相对重心高、脚小稳定性差有关,又和孩子跑的动作技能还不太协调、应变能力差有关。当孩子初学那些对身体平衡能力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比如轮滑、滑板等时候,常常摔倒也是正常的。

      2.提供练习机会、改变和控制任务及环境,有助于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

      在先天序列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各种形式的练习可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而缺乏练习会抑制其发展。例如婴儿期被过多抱着,缺乏爬行过程,家长因担心孩子磕碰而阻止他们跑、跳等,都会影响孩子正常动作技能的发展,甚至成人后的跑、跳能力依然只有三四岁的技能水平。显然,孩子需要不同环境、任务下的多种机会的练习,来促进他们动作技术更加有效和稳定,为孩子将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打下基础。孩子爱走马路牙子就是在感受另外一种运动带来的快乐,大人不应该用我们的观念来约束孩子。

      3.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相互促进

      认知、情感、心理氛围等因素对于动作产生、执行及其结果等具有影响作用,而动作对心理活动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孩子的动作练习和发展离不开视觉、动觉、触觉和记忆、思维、元认知、注意力等等感觉器官和心理因素的参与,反过来动作练习也会促进其发展,为更复杂动作的发展奠定基础。

      就像案例2中,孩子总喜欢做些“奇怪”“危险”的动作。比如,喜欢走马路牙子,越窄越来劲;还有的孩子喜欢跨个坑、爬个坡、趟个水,哪儿不好走越往哪去。其实这些活动除了外在形式比较新奇有趣容易吸引孩子外,还说明孩子对一些动作技能掌握得比较好,对自己的身体具有较好的控制能力,勇于挑战新事物。

      但是,学前阶段孩子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容易受无关因素干扰而分心。这会影响他对地面、器械等相关因素的观察和判断;还有一些自信或胆大的孩子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运动能力和对器械的掌握情况,结果反而更容易受到意外事件的伤害。

      发展孩子动作技能的方法

      1.陪伴放手干预少,练就有效的奔跑

      常带孩子到比较宽敞、平坦的草地或非硬化地面区域,在大人的视野范围内,让孩子自由地玩耍、奔跑、追赶等。由于幼儿个子小、身体柔软,即使摔倒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而摔伤严重。孩子就是在大量奔跑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跑的动作模型和轻松、有效的奔跑能力的。

      2.摸爬滚打蹦蹦跳,身体各部在协调

      众所周知“孩子天生爱动”。这种“动”有很多种,也涉及身体的各个部位。因此,家长不用在身体使用上过于担心和心疼孩子,而要让他们多参与日常劳动,尝试一些自己创造发明的“瞎折腾”,新的身体活动方式、新的器械器材、有一定难度的动作等等,或者家长有意识地变换孩子活动的场地、场所等,来促进孩子动作技能的全面发展。

      3.场地器械多留意,保护措施要周到

      带孩子活动前,要注意活动场所的地面是否有保护作用,比如草地、沙地,木屑铺撒地面以及塑胶地面等可以有效防止儿童摔倒后擦伤。还要留心玩具和器械设备的材质、设计是否合理,针对某些活动必须有专门的保护措施,如轮滑、骑车时的头盔、护膝、护肘等。有的妈妈还会注意夏天给孩子穿过膝的裤子,防止孩子摔倒时皮肤直接接触地面。此外,在孩子刚接触新器械时,家长可在边上给予一定的提醒和保护。

      如果孩子心急或者容易冲动,家长要用平静的口吻提醒孩子:“别着急哦,慢一点。”孩子摔倒之后,家长自己不要过于惊慌,以免吓到孩子;也切不可自己懊恼,或者迁怒于孩子,孩子本来身体上已经比较疼痛,大人的埋怨只会让孩子更加受挫。如果不太严重,就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如果有开放性伤口,也不必大惊小怪,要尽量平静地安慰孩子,并用碘伏消毒;实在严重就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包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