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象看本质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妇女生活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8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主持人语: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多维度的,我们时常能够看到的,往往是冰山浮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具有洞察力的家长,能够看到水面以下的部分——孩子某种行为背后的真相,并从根源上帮助孩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缺乏洞察力的家长则只看表面,跟问题的表象“死磕”,并在做决定时瞻前顾后。所以,家长们都应自我成长,先培养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你的眼光将决定孩子的未来。

      养孩子要有投资者的洞察力

      (方先生,38岁,金融公司经理)

      作为一名金融投资人,我发现投资与家教有个共性: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借助现代管理理念,我们可以将孩子比喻为一份投资的产业,父母就是职业经理人。一名成熟或者说成功的投资经理人,一定具有非同一般的洞察力。

      首先,父母要捕捉并且满足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核心需求。

      与投资者必须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保持洞察力相同,成功的家长也必须明察秋毫,发现并满足孩子的核心需求,而且要把握大局,不介意一时得失。

      我觉得婴幼儿的核心需求是拥有快乐温馨的时光。比起昂贵的玩具、烧钱的早教,我觉得亲子旅行、回乡省亲、朗读入睡、手把手教他拼乐高等活动更有意义。用我们投资界的话来说,这些貌似浪费时间的亲子活动,恰恰是可持续提升孩子能力的“刚需项目”。所以,在儿子凯凯3岁之前,我尽量不去外地长期出差,也经常放弃一些应酬,早早下班陪家人。

      平时,我最看重并经常鼓励凯凯对任何观点和信息都做出自己的评价和思考。都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我经常鼓励孩子问十万个为什么,并竭尽所能地去教他自己进行探索。

      其次,要用辩证性的眼光看问题,并抓大放小补“短板”。

      凯凯3岁时,我们面临选择幼儿园和兴趣班的问题。凯凯在本小区有一群友谊深厚的同龄小伙伴。小伙伴们都选择上家门口的公立幼儿园,凯凯希望跟他们在一起。但我的亲戚朋友们一致向我们推荐收费高昂的私立幼儿园。

      此时,我爱人刚生二胎,精力体力大不如以前。凯凯却展现出对音乐的兴趣,吵着要学钢琴。如果选择上私立幼儿园,我们势必要雇一个保姆接送他辗转于幼儿园、家庭和兴趣班之间;如果选择上公立幼儿园,我们也将面临老师水平有限、没有双语环境、音乐教学受限、缺乏社会实践课程等现实问题。

      当我以辩证的眼光审视两种选择的利弊时,思路渐渐明晰:凯凯的性格比较内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融入新的圈子;幼儿园阶段孩子最核心的需求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习人际交往,建立起自信心。通过上幼儿园的公开课,我们发现公立幼儿园的老师其实非常有教育理想,而且关爱每个孩子。最终,我们选择了上家门口的公立幼儿园。

      凯凯入园后的三年里,我们经常听到家长群里的诸多抱怨,也有人给孩子转园。我们一直保持淡定,仔细观察和分析——凯凯入园后一直很开心,他喜欢自己的班主任,跟小伙伴们相处融洽;凯凯最核心的需求在幼儿园得到了满足,至于这所幼儿园的“短板”,我们积极想办法弥补,比如聘请上门家教的钢琴老师和英语老师,再比如利用寒暑假拓宽凯凯的眼界,让他接触其他教育体系中的同龄人。

      我的许多朋友为孩子择园、择校甚至让孩子出国留学时,内心充满挣扎与煎熬。其实,只要纵向分析孩子的年龄特征,横向分析孩子与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关联性,就能发现孩子最核心的需求并予以满足。

      因为我清楚小学阶段孩子的核心需求是“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我们早早做好凯凯的思想工作,报名离家较远的私立小学。他刚上一年级的时候,由于很难融入新圈子,课业压力重,曾出现英语跟不上等问题。此时,我家二宝已经入园,我爱人有精力接送大宝,通过陪读、谈心等方式帮助他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帮他顺利渡过难关。

      最后,把握大趋势,允许震荡反弹。

      成功的投资者对待自己所选中的投资标的都抱有极大信心——不盲目地固执己见,也不会因为一时受挫而纠结。而这份信心,来自对大趋势的准确把握。

      凯凯7岁之前对文字没兴趣,只喜欢读绘本。幼儿园未设写字课,我爱人非常焦虑,我却不着急,鼓励凯凯:“你还不到对写字着迷的时候。说不定上了小学以后你会成为小作家呢!”妻子很不解,问我:“你咋对儿子那么有信心?”

      我跟她分析:“我从小在农村,没上过幼儿园、学前班,不也照样考上了名校?我不但对儿子有信心,而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带着孩子走向未来并获得幸福。”

      我跟妻子列举凯凯读幼儿园以后各方面的进步,她听后松了一口气。我开玩笑说:“养孩子类似于买股票,不能因为短期涨跌就妄下结论,要把握大趋势。”

      读小学之后,凯凯果真渐渐地对文字产生兴趣,成为语文拔尖的学生。不过,小学里的“牛娃”越来越多,各种商业培训机构极力营造出“你的孩子不如人”的焦虑感。我时不时提醒妻子:“咱孩子就是徘徊在平均值附近的普通孩子,你样样都跟‘牛娃’比,不是给自己添堵吗?对孩子,你要有信心!”

      据说,孩子的自信心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父母,咱们若不先跳出焦虑怪圈,又如何养育出阳光自信的孩子呢?若要用清醒的洞察力来克服内心的焦虑感,家长心里要明镜似的清楚地知道:我要培养孩子的哪些能力?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如果孩子在这些方面一直在成长进步,那就深呼吸、放宽心,自我释压,常对孩子说积极鼓励的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