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18.04.001 引用格式:丁俊发.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物流业发展与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8(4):3-17. 一、前言 在原始社会,随着猎物和农作物剩余的出现,部落之间产生了原始的实物交换,也就产生了原始的物流,即实物在时间与空间上发生转移,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使用,从一个时间转移到另一时间消费。随着历史的推进以及商品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进步,物流的内涵不断拓展,物流规模不断扩大,物流组织方式不断改变,物流技术和装备不断更新。原始社会的物流形态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物流形态,然后又产生了不同社会形态的市场经济,现代物流也从实物配送物流经过综合物流迈向供应链物流。现代物流与现代供应链是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分工深化和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每个国家都会经历,只是由于所处时期不同,所在国家不同,其特色不同。 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从古代物流的辉煌发展到当今现代物流新的辉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步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历程之前,有必要回顾我国古代物流的辉煌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物流业发展所取得的进步和面临的困境。 回顾世界历史,古代的中国与巴比伦、埃及、印度一起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对推动世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英国经济历史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一书中指出,中国GDP总量在历史上长期居世界第一位,直到1820年仍占世界总量的32.9%。著名史学家休·昂纳在《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一书中记载了11世纪至17世纪中国对西方造成的巨大影响。 回顾世界物流史,中国古代物流的厚重、深沉与辉煌令中国当代物流人为之振奋。比如,曾经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丝绸之路,这是一条国际物流通道。广义上的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其中,陆上丝绸之路始于西汉时期,繁盛于汉唐时期,结束于12世纪。陆上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向南通往印度,向北通往中亚各国,向西通往地中海和北非地区。海上丝绸之路始于秦汉,兴起于隋唐,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朝初期,受海禁影响衰落于明朝中叶。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洋航线通往朝鲜和日本,南洋航线通往东南亚各国,西洋航线通往南亚、阿拉伯以及东非沿岸各国。依靠丝绸之路,促进了当时沿途36个国家的商品和文化交流。 此外,还有国内的物流通道——京杭大运河。自隋唐开始,以当时世界著名的经济文化中心洛阳为起点,开凿的这条东达大海、南下苏杭、西到关陇、北至幽燕、全长1800多千米的大运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满足了当时粮、盐和工程物资跨区域物流的需要。 值得我们骄傲的,除了丝绸之路和大运河之外,还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载工具和物流组织、物流布局。明代郑和下西洋,曾率领62艘大船和2.7万人纵横太平洋和印度洋。自隋朝开始,历代都非常重视漕运。明代从事漕运的有12万人,一万多艘商船,说明当时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达到了顶峰。从汉代开始,仓储建设兴起,隋朝有义仓,宋朝有惠民仓、广惠仓,明朝有预备仓,在全国布局,“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俗称“天下之大命”。 中国古代物流之所以如此发达,主要与四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公元前1世纪到12世纪,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繁荣,产生了与其他国家进行商品交换与文化交流的需要;二是商人的出现;三是货币开始充当交易的媒介;四是交通工具的不断进化,特别是造船业的发展。当时的晋商、徽商、闽商、广商、宁波商、洞庭商已经具备了“货通天下”的观念。 不过到了近代,中国就开始落伍了。西方一些国家先后揭开了人类工业化、现代化的大幕,而中国则持续徘徊在农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上,最终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后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才又重新崛起。 根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可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这段时间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1949-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二是1956-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三是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四是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特别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时期。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物流史,可简单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是1949-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流;二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物流。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的这段时间,我国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对刚刚取得革命胜利的贫困落后的中国而言,曾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坚持不变却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