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家庭结构的改变导致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化,家庭代际关系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息息相关。本文从代际合作的视角来讨论乡村隔代抚养模式下家庭代际关系,家庭的经济资源、时间资源、家务劳动的分担等是如何流动的,家庭成员间情感的沟通方式和频率,家庭内部的信任感,矛盾与冲突,祖辈的生活质量以及子辈的安全感。通过探讨隔代抚养家庭中的代际合作与冲突,深化对乡村家庭内部的代际互动机制的认识,倡导政府、社会和乡村家庭共同形塑“断链后的再链接”机制,缓解乡村家庭育儿和养老双重困境。 一、国内外对隔代抚养与代际合作的研究 隔代抚养是指祖辈完全承担或部分参与孙辈抚养的家庭互助关系模式。[1]国内外学界高度关注隔代抚养的模式、特征、困境及其对策,但较少对隔代抚养模式对家庭成员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在国外,隔代抚养往往出现于特殊家庭中。国外学者将隔代抚养的出现归因于社会或家庭的特殊问题。[2]国内学者更多聚焦于传统文化和特定的社会环境上,认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将“隔代抚养”当作家族繁衍的大事,更是肩负的一种责任,由此形成了一种不断为儿女奉献的思维定式和心理特征。[3]同时,老人在照顾孙子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快乐,享受了“含饴弄孙”的美好愿景。其次,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家庭空心化严重,年轻人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4],“隔代抚养”成为现实选择。 (一)隔代抚养对家庭成员的影响 祖父母参与隔代教育的程度、方式和特征是划分隔代抚养类型的关键因素,比如Neugarten和Weinstein基于安慰、重要性和类型三个维度划分的五种类型:正式型,寻乐型,保持距离型,代替父母型,智慧型。[5]Robertson基于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两个维度划分的四种类型:分配型、象征型、个人型和疏远型。[6]Cherlin和Fursternberg基于祖父母参与教养的程度及与孙子女的关系划分的参与型、伙伴型和疏远型;顾芬芬将其划分为:过分关注型、过分监督型、严厉惩罚型、民主理解型[7];卢乐珍认为隔代教育可分为守旧型、纵容型、身教型和民主型。[8]学界从经济、心理、行为等角度阐述了隔代抚养对不同家庭成员的影响。 首先,对隔代抚养服务提供者——祖父母的影响。国外学者比较注重隔代抚养对祖父母的负面影响。Caro M.Musil和Muayyad Ahmad在对隔代抚养和非隔代抚养家庭中的祖辈进行对比调查时发现,代理父母的祖辈健康状况更差;Strawbridge等人认为隔代抚养家庭中的祖辈躯体活动受到限制,身心健康状况较差。[9]Blackburm认为隔代抚养不仅对祖辈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因为抚养孙子女,对祖辈的经济带来负担。[10] 其次,对隔代抚养儿童的影响。国内学者对于隔代抚养的研究侧重于利弊分析,尤其是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大部分的学者认为隔代抚养存在诸多弊端[11],也有部分学者认为隔代抚养存在一定的优势[12],如祖辈抚育的孩子在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要强于其他孩子。[13]隔代抚养关键在于如何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劣势在于祖辈自身知识有限和对儿童的过分溺爱,对儿童的知识发展和心理成长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而隔代抚养的优势在于祖辈有着丰富的带养经验和社会阅历等。[14] 再者,对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隔代教育能够减轻父辈家长的负担、促进家庭关系和谐,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可以齐头并进。[15]隔代教育会导致亲子隔阂,影响亲子关系。[16] (二)代际合作模式 国内关于代际关系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社会转型对家庭代际关系的影响、代际关系与养老问题、农村代际关系的新走向。费孝通将中国的家庭代际关系概括为“反哺模式”,甲代抚育乙代,乙代赡养甲代,乙代抚育丙代,丙代又赡养乙代,下一代对上一代都要反馈的模式。[17]之后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更多的学者关注到这一领域。吕宜灵在“家庭养老方式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通过分析家庭结构,家庭收入等指出,家庭养老面临诸多困境。[18]完整的代际关系既有抚养—赡养关系,又有交换关系,两者具有并存特征。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代际关系的层次和类型也有不同。[19] 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从多元化代际居住安排探索我国家庭代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并结合个体与结构两个维度分析其背后的建构逻辑。[20]第二,从老人照料角度研究家庭的代际关系与祖辈照顾问题,认为老人与子女之间保持的互惠型代际关系是影响晚年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21]第三,从思想观念的角度研究当前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对养老问题的态度。不同代际面对的是不同的世界和生活经验,使父辈的传统生活方式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失去意义,并且代际之间交换方式的变化也进一步使得年轻一代较少服从父辈的权威。[22]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老年人“被边缘”的地位也已发生改变,一种平等协商、强调尊重、注重情感的新型代际关系正在形成。[23]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及居住方式的改变使代际关系发生了变化。中国代际关系主要呈现以下新走向:“分而不离”的代际关系、代际关系重心下移以及老年人代际经济关系的理性化。[24]代际关系是乡村隔代抚养家庭中的重要因素,应深入探讨乡村家庭代际合作的积极功能。本文从儿童社会保护的角度论述乡村家庭隔代抚养典型模式中代际合作的困境和特征,以期对构建宜老宜少的和谐乡村家庭代际互助合作模式提供对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