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地:城市化热潮的冷思考

作者简介:
宋小青(1984- ),男,湖北荆州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博士。武汉 430074;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8928M),国土资源部城市土地资源监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城市化、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多功能管理研究,E-mail:sonniasxq@163.com。深圳 518034;麻战洪,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国土资源评价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07;赵国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吴志峰,通讯作者(1969- ),男,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8470M),主要从事景观生态、环境遥感与GIS应用研究,E-mail:gzuwzf@163.com。广州 510006

原文出处:
地理学报

内容提要:

城市空地早已“隐藏”在增长与收缩这一对立而又统一的城市化进程中。然而,学术界对其研究尤为不足,国内研究更为滞后。通过文献溯源分析建立城市空地概念,在地块、样带、地区和国家尺度比较分析城市空地的类型、成因及价值,对当今世界城市化热潮做出冷思考。结果表明:①城市空地在土地覆被、土地用途、土地权属3个维度发生类型分化;②城市空地格局特征在地块、样带、地区和国家尺度分异明显;③城市空地直接成因包括地块分割过于破碎、地块形状不规则、居住人口减少及“去工业化”、土地投机、投资不足、环境问题;④城市空地已沦为城市社会、经济和生态空间的“灰色”区域,是增强城市可持续性的潜在资源。此外,有必要遵循“类型划分—格局与过程研究—成因解析—转换机制—影响及价值评估—利用监管”的逻辑框架,从“社会—体制—经济—生态”互动视角,通过不同城市化阶段或地区比较,在微观(地块)、中观(城市样带/地区)、宏观(国家)多尺度开展城市空地研究,以服务于城市更新和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18 年 04 期

字号:

      1 前言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50年代,北美、西欧发达国家的工业型城市化引领了世界城市化第一个热潮。20世纪60年代,在北美、西欧发达国家大都市区化的同时,城市化向发展中国家蔓延。自此,世界城市化迎来了新一轮热潮。据世界银行统计,1960—2016年,全球城市人口从10.14亿增长到40.27亿,人口城市化水平从33.56%增长到54.30%[1]。与此同时,全球城市土地面积快速增长。1970—2000年,全球城市土地增长了5.80×104。2010年,城市土地面积占全球土地总面积(不包括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约3%[2]。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新增城市土地152.70×104[3]。可见,城市增长是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题。

      然而,1960—2016年,对于全球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从13.93%增长到23.05%,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全球人口城市化水平增长幅度的20.74%。同期,居住在国家最大都市区的城市人口占全球城市人口的百分比却从17.61%下降到16.26%[1]。这一态势在欧美发达国家表现尤为突出。例如,美国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地区的人口城市化水平从38.73%增长到45.41%,居住在美国最大都市地区的城市人口占全国城市人口的百分比却从11.20%下降到7.04%[1]。对于美国规模最大的城市,1950—2015年,纽约市人口从789.20万人缓慢增长到855.04万人。但其人口最多的布鲁克林和曼哈顿地区人口分别减少13.75万人和34.80万人[4]。同期,芝加哥、费城、底特律、华盛顿、波士顿城市人口分别减少90.04万人、50.42万人、117.25万人、13万人、13.43万人[5]。总体来看,大城市人口增长已经趋缓,部分大城市甚至出现了人口萎缩。

      那么,随着人口萎缩,城市内部是否会出现城市空地(Urban vacant land)——土地和建筑的遗弃、空置和废弃?事实上,人口萎缩这一社会过程与经济全球化、去工业化、郊区化等相互交织,共同造就城市收缩。而城市收缩往往导致城市空地。收缩城市国际研究网络(Shrinking Cities International Research Network,SCIRN)研究表明,城市收缩现象在全球各大洲均已显现[6]。也就是说,在总体增长的同时,全球局部地区正在经历或面临收缩[7-9]。增长与收缩,这一看似对立的进程构成了当今世界城市化的整体格局。诚然,收缩与增长可以统一在一个更大尺度的地理空间,例如,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收缩促进了中国等国家的城市快速增长。收缩也可以潜藏在快速增长的城市化区域。例如,纽约、芝加哥、费城、底特律、华盛顿、波士顿等收缩城市均位于继续增长的美国东部大都市区。然而,对于这些以收缩为“代价”换取增长的城市化区域而言,其城市土地也并未实现地尽其用。比如,位于这些增长性城市化区域的城市边缘常常出现空地[10-12]。原因在于,这些区域的城市土地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人口密度难以提高甚至持续下降,相伴而生的便是土地储备或投机、投资不足、土地供给过度等现象。研究表明,城市土地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城市化速度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3]。由此引发的城市人口密度下降趋势已经存在超过1个世纪。而且,人均收入提高越快,城市人口密度下降越快[13]。未来30年,快速城市化将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这些国家人均收入将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密度也势必快速下降。这就为空地在发展中国家快速增长的城市化区域蔓延提供了条件。可以预见,发展中国家未来无论是收缩的城市地区还是快速增长的城市化区域,很可能如同当前发达国家一样普遍出现城市空地。

      中国作为最具成长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用地日益紧张的快速城市化阶段。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6年中国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57.35%。2011—2016年,人口城市化水平年均提高1.22个百分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未来一段时间城市化将持续快速发展。而城市土地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城市化速度的趋势已由东部扩散到全国[14-16]。近10年来,城市土地规模越大的城市,城市土地增长速度越快[17-18]。可见,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正在而且将继续下降,城市空地很可能已经普遍出现在快速增长的城市化区域。此外,中国收缩城市研究网络SCRNC研究表明,中国已有180个城市出现收缩[19]。其中,珠江三角洲城市收缩明显[20]。城市空地很可能潜藏在这些收缩的城市化区域。

      中国作为集城市增长与收缩于一体的发展中国家,理应成为城市空地研究的典型地区。然而,中国城市空地问题至今被忽视。2017年8月12日基于“百度学术”搜索发现,截至2017年8月城市空地研究中文文献总数仅18篇,大多是建筑、园林领域对空地规划利用的探讨。尽管中国政府于1999年实施了《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但城市空地一直屡见不鲜。学术界和决策层有关城市空地的类型、格局、成因及价值的认知还十分匮乏。现实呼唤城市空地成为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学术课题。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选择北美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典型城市,分析城市空地的类型、格局及成因,探讨城市空地的影响及价值,构建城市空地研究框架,以期为城市空地研究及增强城市可持续性决策制定提供参考。

      

      图1 基于“百度学术”搜索的城市空地文献数量变化

      Fig.1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urban vacant land using Baidu Scholar search engine

      2 概念界定

      2.1 研究溯源

      基于“百度学术”搜索,探索城市空地研究起源,分析建立城市空地的概念。首先,搜索国外城市空地文献。由于“vacant lot”与“vacant land”语义相近,部分学者在地块尺度开展空地研究时也采用“vacant lot”一词。同时,部分学者研究具体城市的空地时,为避免“城市”这一语义重复,并未在文献标题中冠以“urban”一词。基于以上考虑,2017年8月12日,在“百度学术”搜索引擎中,分别选择“包含精确检索词:“vacant land”&“出现检索词的位置:位于文章标题”&“出版物:期刊”&“发表时间”&“语言检索范围:不限”、“包含精确检索词:vacant lot”&“出现检索词的位置:位于文章标题”&“出版物:期刊”&“发表时间”&“语言检索范围:不限”,以10年为间隔检索文献。结果显示,至2017年,国内外城市空地研究文献仅553篇,源自地理学领域的文献总数仅87篇,其中,1980年后城市空地研究文献数量快速增长。文献内容分析表明,国外最早研究城市空地的文献是发表于1926年的“Easements:Prescription:Adverse Use:Vacant Land”。该文报道了一块空地的地役权纠纷案件[21]。1931~1940年,检索文献8篇。这些文献仅仅聚焦于空地的估价问题和消费税法案。至此,学术界并未对城市空地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1942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42年硕士学位申请论文“Problems of vacant land in the in-town area”系统分析了布莱顿地区的城市空地问题:①空地的数量、分布和特点;②空地对社区社会与经济福利的可能影响;③空地产生的原因;④空地的适宜用途;⑤空地利用的方法[22]。该文成为学术界最早系统地探讨城市空地问题的学术论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