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经济地理研究述评与展望

作者简介:
曾刚(1961- ),男,湖北武汉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城市发展研究院博士,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和创新地理,E-mail:gzeng@re.ecnu.edu.cn。中国 上海 200062;王秋玉,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城市发展研究院。中国 上海 200062;曹贤忠,通讯作者(1987-),男,安徽宿州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城市发展研究院博士,学科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地理与区域经济发展,E-mail:xzcao@geo.ecnu.edu.cn。中国 上海 200062

原文出处:
经济地理

内容提要:

创新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创新经济活动的空间特征、过程、机理和调控手段的学科,也是人文与经济地理学新的研究方向之一。2003年英国学者Karen R.Polenske首次提出了创新地理学概念,尽管创新经济地理学提出的时间不长,其理论体系和系统分析方法还有待完善,但结合世界主要国家日趋活跃的创新实践活动,关注创新问题研究的经济地理学者越来越多,并在创新与知识、创新活动空间、创新活动组织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有影响的成果。展望未来,创新经济地理学者应加强创新经济活动的数据库建设,深化创新活动的空间格局、地域类型、演化过程、创新机理、调控体制机制问题的研究。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18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1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462(2018)04-0019-07

      『题记』1998年、2008年在北京吴传钧先生八十、九十华诞庆祝会上,吴先生语重心长地教导我,应该充分利用国外留学经历的优势,关注经济地理学学科前沿动态,将国外最近的研究思想引入国内,将国内研究发现告诉世界,继续坚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空间扩散的研究特色,立志为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中国学者的贡献。基于此,笔者希望以此文缅怀吴传钧先生。

      创新成为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关键词。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创新则是解决矛盾的第一动力。2016年3月17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奉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创新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抓手。

      

      图1 1990—2016年西方创新经济地理研究热点

      Fig.1 The hot topics of Western economic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from 1990 to 2016

      放眼全球,知识生产、传播、应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对创新活动关注的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者越来越多[1-3]。从学术思想演变来看,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经历了从区位分析(Space of places)向现代流空间(Space of flows),从成本因素(cost analysis)向创新因素(innovation connection)的转变。2003年英国学者Karen R.Polenske在麻省理工学院主持的创新地理学研讨会上提出了创新经济地理学的概念,并于2007年牵头出版了《The Economic Geography of Innovation》。尔后,制度经济学者、演化经济学者也认识到了“地理”对创新活动的重要影响[4],《The Oxford Handbook of Innovation》《Handbook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Growth》也陆续出版,创新经济地理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然而,从学科建设来看,创新研究成果仍然存在碎片化、系统集成不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创新经济地理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系统整理,从理论框架、分析方法、案例检验的学科三大构件入手,以创新经济活动的空间特征、过程、机理、调控手段为重点,推动创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本文拟在此方面进行尝试,意在抛砖引玉。

      1 创新经济地理发展阶段

      创新经济地理研究经历了从边缘向中心不断进步的过程。笔者对1990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Web of knowledge中《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Economic Geography》《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Regional Studies》、中国知网中《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发表的经济地理论文进行了检索,获得英文论文13 654篇、中文论文26 525篇,并借助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软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1990—2000年期间,英文经济地理文献主要关注技术、全球研发网络、产业政策及区域发展等问题;2001—2016年期间,关注的重点转变为创新网络、知识溢出、网络演化等方面(图1)。而中文经济地理文献显示,城市化、空间结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等是1990年以来学界关注的重点,创新研究不是国内经济地理学者的研究重点,但部分学者开始重视创新能力、知识经济等创新议题(图2)。从研究重点来看,创新经济地理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

      

      图2 1990—2016年国内创新经济地理研究热点

      Fig.2 The hot topics of Chinese economic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from 1990 to 2016

      1.1 第一阶段(1990—1999年):创新经济地理学基本概念和分析框架

      1990—2000年,创新经济地理学学者提出了本地学习型区域、技术区、区域创新系统等基本概念和分析框架。其中的5篇论文受到了同行们的关注,引用率最高。英国威尔士大学卡迪夫分校Kevin Morgan教授1997年发表于《Regional Studies》第5期的“The Learning Region:Institutions,Innovation and Regional Renewal”被引用了841次,该文以威尔士为例,论述了学习型区域构建、区域创新政策的重要性;加拿大多伦多大学Meric Gertler教授1995年发表于《Economic Geography》第1期的“Being There:Proximity,Organization,and Cultur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doption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被引用了323次,该文指出与合作伙伴邻近是企业成功和新技术推广的主要动力;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Michael Storper教授1992、1993年分别发表于《Economic Geography》第1期的“The Limits to Globalization:Technology District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被引用了256次、《Regional Studies》第5期的“Regional Worlds of Production:Learning and Innovation in the Technology Districts of France,Italy and the USA”被引用了199次,他指出区域保持技术优势和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关键在于学习和创新,全球经济由众多“技术区”(technology districts)组成,而全球经济成功与否取决于这些技术区的开放程度(unlock);英国威尔士大学卡迪夫分校Philip Cooke教授1998年发表于《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第9期的“Reg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被引用了186次,该文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首次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概念,并从演化经济地理视角出发,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区域科学属性,并指出,区域创新系统是新区域科学(new regional science),引起了学术界的积极响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