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研究中国现实问题中焕发生机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海峰,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马克思主义部。

原文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报

内容提要:

08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8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来说,2018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年份。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等,都需要我们去纪念和展望。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我们审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及其与中国道路探索、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内在逻辑,方可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哲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资源和理论智慧。在以“新时代社会认识与国家治理”为主题的第十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上,来自国内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真理标准大讨论’及其当代意义”“新时代文明的活的灵魂——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态演变与内在逻辑”“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与境界”“新时代社会认识与认知正义”“新时代国家治理与善治逻辑”“全球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议题展开了多维透视与开放式探讨,其所形成的成果、达成的共识表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时代及所蕴含的中国问题紧密相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研究中国现实问题中焕发生机,研究方式和路径正在从“解释”转向“改变”,并在以哲学的方式实质性地介入到现实生活中创立具有自主性和原创性的当代中国哲学。

       马克思与我们的时代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的特里尔。作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及其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的精华”,而且是塑造和引导时代精神的“文明的活的灵魂”。在《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170年历史变革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格局,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中,为人类的自由解放指明了方向。对于中国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立足时代特点,运用其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破解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以哲学的方式实现了与时代的同呼吸共命运,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事业贡献了思想智慧。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教授欧阳康认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新时代的高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我们能够深切体会到其对人类命运的一种关注。这种关注既有思想的关注、理论的关注,又有实践的关注,其本质性表现为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理论旨趣。中国走进新时代将深刻改变世界的时代特征。在整个经济全球化依然不同程度地由西方所主导的境遇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以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加以展现,需要我们思考国家治理的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以及如何将人类历史发展的所有思想智慧融合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问题,等等。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应当找到自己的问题,也应该找到自己的对象,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势必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的革命性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景源提出,结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焕发生机活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实则就是使“主义”实现“道成肉身”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选择唯物史观,致力于政治建党和思想建党,将“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付诸制度,伟大历史人物在坚持和发展“主义”基础上的历史活动等,均使得“主义”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乃至于“道成肉身”。

       马克思虽然已经逝世130多年,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今天我们依然需要马克思。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指出,在新时代,我们依然需要注重思想的力量,以哲学的方式把握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解释这个新时代及其内涵,使“强起来”的中国有“强起来”的思想;我们依然需要注重经典为本和现实活动互动的逻辑范式,尤其是要关注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和现实问题,批判并超越对物的依赖,超越对西方理论的依赖,确立我们的学术自我、学术主体性;我们依然需要为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总体性的方法论;我们依然需要具有真理性、道义性和人类性的理论;我们依然需要在理论创新中确立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自我完善和自我革命的精神。在新时代,哲学研究要进行自我革命、发生一种历史性变革,即由过去我们在哲学方面的被动性要走向哲学的主动性,从而构建中国的理论,用中国理论来引领我们的实践,从哲学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引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童世骏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深度参与了经济全球化过程,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这个历史时刻纪念马克思,需要关注四个问题:一是对于马克思理论的理解,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概念是从早期交往关系概念来,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关系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领域;二是改革开放的实质及其40年发展的启示在于,我们要资本,不要资本主义,要资本可以发挥其文明化作用,但是不要资本主义,因为资本主义会导致野蛮化的趋势;三是要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四是要关注与时俱进和一脉相承、不忘初心和继续前进之间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思维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教授韩震指出,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对资本主义进程的一种反思力量,这种反思的力量让曾经处于落后地位的中国找到了一个可以让自己保持精神独立性的、一种与资本主义进程和资本的进程相结合的,这样一个文化表现方式。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伴随着中国参与世界治理的前进脚步,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开始了谱写民族振兴的文化叙事新篇章。一是中国人民以崭新的精神状态重拾了民族文化自信心,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二是中国人民以崭新的思想面貌连接了中华民族的文脉,开启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进程。三是中国人民以崭新的国际视野参与文明的交流互鉴,在世界范围内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理念、传播中国价值。四是中国人民以崭新的奋斗姿态进行文化创造的活动,走上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征程,建设文化强国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叙事过程。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平认为,我们构建新时代唯物史观的重大使命就是,要深刻阐释、布展和引领新时代中国逻辑,包括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并为绘就人类文明道路新前景提供“中国方案”。因此,我们的研究包括三大方面:深刻阐明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历史逻辑,自觉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演进规律;深刻阐明从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新时代中国道路的实践逻辑,阐明新时代中国道路对于世界新文明道路的开创意义;深刻阐明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出场逻辑,理解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对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做出的原创性贡献,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