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综述

作 者:
刘江 

作者简介:
刘江(1978- ),女,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中国近代史研究一直是中国史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其所具备的学术与现实的多重意义使得中国近代史研究不仅倍受学界关注,而且争议问题持续出现。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充分反映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术水准与研究趋势,展现近代史研究中的正确导向与多种声音,是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所致力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2017年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所转载的研究成果,力求全面、客观地呈献给学术界该年度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状况,深度展示了2017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术成就。据统计,来源期刊与2016年者基本持平,2017年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论文内容则在政治史、社会史和思想文化史这三个领域有所偏重;论文的第一作者主要来自社科院系统及高等院校,重点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与以往相比,2017年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基本格局变化不大,但一些综合性刊物有进一步加强刊发中国近代史研究成果的倾向。从2017年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的论文内容分析,可以看出该年度中国近代史研究存在一些新的特点: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不断深入,近代史上的农战史研究有复苏迹象;新选题、新领域的探索取得明显进展;对晚清史研究的多角度反思明显加强;发挥史学求真和致用功能,在近代史研究中关注与现实紧密相关的研究课题;对近代历史人物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收获等。2017年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所转载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实现了既定目标。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18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8)03-0134-05

      中国近代史一直是中国史学各研究领域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2017年,中国近代史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发展景象,比如研究材料更为丰富、研究方法更加多样、研究理念更趋多元,因此使研究成果的质量也有明显的提升。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在对该年度发表的数量可观的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学术论文作全面采撷、系统研读的基础上,选择、转载了其中相当部分有代表性或高水准的优秀学术论文,力求全面、客观地呈献给学术界该年度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状况,深度展示了2017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术成就。本文试以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为统计样本,对所转载的论文及刊载论文的期刊、论文作者等方面的情况作系统的分析总结,从转载数据各项指标分布、转载论文的课题选择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对该年度中国近代史研究状况提供更为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依据。

      一、转载的基本情况

      2017年度,公开发表在各类杂志报纸上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文章共计1475篇,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共转载130篇,涉及69种刊物,转载率为8.81%。与2016年相比,该数据与转载文章数量大致相同(2016年转载135篇,涉及66种刊物)。相较于复印报刊资料历史类其他专题的转载情况,《中国近代史》的转载量和转载率是比较高的。具体来看,2017年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的文章内容包括:政治史研究33篇、经济史研究18篇、社会史研究25篇、思想文化史研究34篇、近代人物研究14篇、历史文献学2篇、动态与综述4篇。2016年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文章的内容包括:政治史研究27篇、经济史研究23篇、社会史研究20篇、思想文化史研究31篇、近代人物研究20篇、历史文献学4篇、动态与综述10篇。由此可见,2016年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文章所涉内容所属领域比较平均,2017年转载文章内容则在政治史、社会史和思想文化史这三个领域有所偏重。

      1.期刊转载情况

      据统计,复印报刊资料在2017年《中国近代史》转载的130篇文章中,有51篇来自于高等院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有64篇来自于社科院(联)主办的学术刊物,这两类学术刊物刊发的文章占了转载文章的绝大多数。

      历史研究专业刊物如《近代史研究》《史学月刊》《历史研究》《史林》等,转载量仍靠前仍属意料之中,且与2016年的转载量基本持平;一些综合类刊物,因大都有着关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传统,基本每期都会有相关文章,有的期刊还设有固定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专栏,有针对性地集中关注某些学术问题,因此转载量也较大,在这类刊物中如《学术月刊》《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刊,与2016年相比,转载量有所增加(详见表1)。

      

      2.第一作者来源情况

      在2017年《中国近代史》转载的文章中,文章的第一作者主要来自社科院系统及高等院校,重点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北京地区的作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居多,其文一共转载18篇,其他来自北京大学的作者文章有10篇、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作者文章分别有4篇。上海地区的作者含复旦大学的文章7篇、华东师范大学的文章4篇、上海大学的文章4篇等。来自广州的作者的文章主要是中山大学8篇、暨南大学1篇。来自武汉的作者的文章主要是华中师范大学有4篇。与2016年相比,转载文章第一作者的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从11篇增至18篇,增加篇数达7篇之多;来自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的作者文章共转载8篇,而在2016年该单位作者的文章转载量仅为1篇,增加篇数亦达到7篇,增幅最为突出;2017年来自上海大学文学院的作者的文章转载量是4篇,2016年是2篇,增加2篇(详见表2)。

      

      综上所述,与以往相比,2017年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研究基本格局变化不大,在基本维持原有格局的情况下,一些综合性刊物有进一步加强刊发中国近代史研究成果的倾向。在研究人员成果分布方面,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以其雄厚的研究实力,使其研究成果被转载的数量又有大幅增加,继续名列前茅;中山大学历史系研究成果的转载数量较之以往取得明显突破,说明该单位2017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进展明显。

      二、转载论文内容呈现的学术特点

      从2017年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的论文内容分析,可以看出该年度中国近代史研究存在一些新的特点。

      1.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不断深入,近代史上的农战史研究有复苏迹象

      通过继续挖掘资料,2017年度学界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研究有了明显进展。如王涛《天险变通途: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在中国沿海的水文调查》(《中国近代史》第10期)一文,作者认为英国通过对中国近海海域、河口和内河以及长江下游地区的实地调查,加深了对中国的这些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区域的地理认知,由此影响到英国在鸦片战争时期对其战船、火炮、兵力的配置部署及其战略战术计划的实施,这是英军在鸦片战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邱涛《关于甲午陆战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辨析》(《中国近代史》第8期),通过对史料的深入辨析,对甲午战争中的一些“定案”再作审视,对甲午战争中的历史人物如叶志超、依克唐阿、徐邦道等人的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近年中外关系史研究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有些史实还较模糊,仍待厘清。葛夫平《第二次四明公所案与上海法租界的扩界》(《中国近代史》第7期),利用中外资料,对第二次四明公所案发生的背景和经过、中法之间的交涉、英法之间的矛盾与妥协,以及上海法租界扩界关系等问题做了一系列深入的考察和分析,究明了基本史实。在中外关系史中,中英之间的关系相较于近代英国对中国的影响研究仍较薄弱。“二十一条”的研究学界虽已有较多关注,但侯中军《英国与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中国近代史》第5期)一文,利用英国外交部档案,就英国与中日之间“二十一条”中的第五号要求展开了深入探讨,分析了英日之间的纠葛和交涉过程及第五号要求最终被撤除的结果,深化了“二十一条”的研究内容,也体现了英国对中国的影响。关于“二十一条”的研究,还有尚小明《“二十一条”交涉的另一条管道——总统府相关活动透视》(《中国近代史》第5期)一文,探讨了总统府在“二十一条”交涉活动中的导向及作用。相较于中朝关系、中日关系,中越关系研究还有待加深。章扬定、倪腊松《“越南问题”与19世纪中后期清廷的处变策略》(《中国近代史》第1期),揭示了清廷内部对于既牵涉传统宗藩关系又牵涉近代中国与列强关系的越南问题的认识、态度及主张的复杂心态。有的学者利用跨学科方法研究中外关系史,拓展了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内容,丰富了研究维度。屈文生《笔尖上的战争:〈望厦条约〉订立前顾圣与程矞采间照会交涉研究》(《中国近代史》第12期),利用中外文本比较和文本翻译的方法,剖析《望厦条约》签订前程矞采与顾圣之间的照会,细致反映了中外之间的复杂交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