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货物结构的中国沿海港口运输职能判别

作者简介:
王伟(1990- ),女,山东青州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主要从事交通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E-mail:wang21600@163.com(北京 100875);王成金(通讯作者)(1975- ),男,山东沂水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交通地理研究,E-mail:cjwang@igsnrr.ac.cn(北京 100049);金凤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原文出处:
地理研究

内容提要:

采用2013年中国沿海各港口的分类货物吞吐量数据,从综合性/专业化、职能规模、职能地位等视角判别其运输职能类型,并探究综合性/专业化与港口规模的关系,既考虑港口自身的货物结构,又兼顾各类货物在全国沿海港口体系中的地位。研究发现:港口的综合性/专业化与港口规模存在较弱的相关性,规模越大,综合性特征越显著,反之,专业化特征越突出;煤炭、金属矿石、石油、矿建材料等大宗货物是沿海港口的主要运输职能,尤其是煤炭运输在绝大多数沿海港口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港口形成专业化职能的核心要素;各类货物作为主要货种和优势货种的空间分布不尽相同;根据是否具有突出职能及综合性/专业化判别,沿海港口可以划分为六种运输职能类型。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8 年 07 期

字号:

      1 引言

      港口作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也是区域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依托。港口运输职能结构是港口体系的重要方面,港口运输职能的界定一直是港口地理学的研究重点。由于城市地理学关于城市职能的研究较为深入和成熟,而港口职能与之相通,因此本文借鉴城市职能的研究方法展开研究。

      城市职能结构的研究经历了由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先后发展了五种城市职能分类方法。周一星等提出了职能三要素——专业化部门、职能强度和职能规模,并对中国城市工业职能进行分类研究[1,2];张复明等采用职能层次、职能规模和职能强度判定城市职能[3],其中区位商法和纳尔逊法是常用的职能强度衡量方法;樊福卓将职能地位引入职能分析,用于衡量不同城市于同一行业职能的空间影响力[4];成英文等从职能规模和职能地位两个维度对旅游城市进行分类研究[5];曾春水等测算了中国城市服务业的职能规模、专业化部门、职能强度,探究其职能特征[6]。关于港口运输职能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学者们开始关注港口运输的职能体系。Carter从吨位、货种、运输类型、货物流平衡、贸易种类等方面刻田美国港口的特征及差异[7];Rimmer选择总贸易、海外贸易和海岸贸易三个方面的16项指标,分析了新西兰海港的运输职能特征[8];Notteboom研究了西北欧海港体系的职能特征[9]。这些研究侧重于从不同角度评价港口的职能层次和地位。此后学者们开始关注港口内部的货物结构,Ducruet利用港口之间的船只数量、类型及载重规模估算来往的货物流量,将货物大致分为液体散货、固体散货、集装箱、旅客/车辆、杂货等五种类型,并从复杂网络的角度研究港口的专业化程度[10]。Lee等研究了韩国西海岸港口的货物结构,认为大多数港口呈现多元化特征,仅少数港口的货物较为集中[11]。国内关于港口职能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陈航首次提出港口地域组合的概念以及由中心枢纽港、专业港、换装中转港、工业港和地方港构成的地域组合模式[12-14],侧重于从功能角度划分港口的职能层次。也有学者借鉴城市职能的研究方法,研究某一区域内港口体系的职能结构,如徐刚研究江苏省长江沿岸港口群的总体特征,通过计算货种区位商探讨了沿江港口群的专业货种结构[15];曹有挥运用货种区位商、港口分工系数、R型因子等分析技术,探讨长江下游港口体系职能结构的基本特征、动态变化及优化方向[16];顾骏等运用区位商和港口分工系数定量分析苏州港口体系的职能结构现状、各港区专业化水平及发展趋势[17]。韩增林等研究了环渤海港口群、日本东京湾港口群、珠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体系的职能分工和职能结构[18-20]。部分学者应用聚类分析,选择港口评价指标和城市评价指标,对港口进行分类。如高鸿丽等分别对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珠江三角洲港口群、福建沿海港口和中国海岛港口进行分类研究[21-24]。

      综合来看,港口运输职能的分析往往与腹地工业化相关,早期工业化促使学者们关注港口运输职能,但近年来重化工业的发展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学者们尚未从货物运输结构的角度对全国沿海港口进行运输职能类型的划分。因此,本文借鉴城市职能研究方法,从综合性/专业化、职能地位维度、职能规模维度对49个沿海港口进行职能类型的划分,以期为沿海港口建设和布局提供借鉴。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数据来源

      港口货物运输结构反映腹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同时也是港口运输职能的直观体现。因此,本文采用2013年港口分类货物吞吐量数据,从货物运输结构的角度对中国沿海港口进行运输职能判别。

      (1)数据类型:中国沿海港口的货物运输数据,主要指各港口分类货物的吞吐量数据。根据中国港口部分的统计规则,港口吞吐量数据具体分为煤炭、石油、金属矿石、钢铁、矿建材料、水泥、木材、非金属矿石、化肥农药、盐、粮食、机械设备、化工原料、有色金属、轻工医药、农林牧渔和其他货物等17类货物。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研究的货物类别与集装箱属于不同的分类体系,集装箱是一种运输方式,而非某种实际货物类别;此外,根据交通运输部《港口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其他类货物包括集装箱重量(t)、滚装船汽车吞吐量(t),其中项和滚装船汽车吞吐量(标辆),仅当集装箱内货物无法进行分货类统计时,集装箱总重计入其他货类,并单列;滚装船汽车吞吐量计入其他货类,并单列”。因此,集装箱内的货物已进行分货类统计,其他货类不等同于集装箱与滚装船汽车的总和,而是无法继续剥离的实际货类。本文将其他货类作为研究类别,不涉及集装箱的研究。

      (2)数据来源:中国沿海港口货物运输数据源于2013年《中国交通年鉴》及部分港口的统计年报。

      (3)本文以中国沿海港口为研究对象,共选择样本港口49个。沿海港口的界定遵循了交通运输部2006年制定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其中长江三角洲的海洋港口遵循了“长江南京以下港口为海洋港口”的传统界定法则。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港区不断整合重组,部分历史上的独立港口演变为现今某一港口的港区,统计较为混乱,因此本文按照最新的港区隶属关系作为统计标准。其中苏州港包括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和太仓港区,唐山港包括京唐港区和曹妃甸港区,东莞港包括太平港区、麻涌港区和沙田港区,龙口港区隶属于烟台港,岚山港区隶属于日照港,而宁波—舟山港尽管已合并,但二者分属于不同的地级行政区,仍相对独立,本文在分析中将其拆分为宁波港和舟山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