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形势下我国物流降本增效核心问题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林坦(通讯作者)(1984-),男,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经济学博士,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tantanlindar@163.com,北京 100028;李云汉,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 100028

原文出处:
综合运输

内容提要:

如何正确认识物流成本核心问题是影响我国未来物流发展政策导向和具体措施的关键。为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一批国家重大政策举措近期密集出台发布,但关于物流成本核心问题以及降本增效主要方向存在着不同认识。鉴于此,本文对物流成本现有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归纳,提出了“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并不衡量物流成本的高低”等物流成本核心问题的不同认识,有助于深化对于物流成本的认识、精准推进物流降本增效。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8 年 07 期

字号:

      文章编号:1000-713X(2018)01-0073-05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1 概论

      推进物流降本增效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若干意见》等国家重大政策文件均从不同领域提出了物流降本增效的具体举措。但是,现在关于物流成本的核心问题以及降本增效主要方向也有着越来越多不同的认识。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物流成本问题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物流发展政策导向和具体措施的重大问题,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本文对物流成本相关文献和观点进行了梳理归纳,提出了对于物流成本核心问题的几点认识,并总结了对策建议,有助于深化对于物流成本的认识、精准推进物流降本增效。

      2 关于物流成本核心问题的观点综述

      2.1 物流成本的核算与衡量

      “物流成本”的概念是伴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物流成本在经过“黑大陆”学说、“物流冰山”理论、“第三利润源”理论等理论学说阶段后,各国开始尝试探索对物流成本进行量化分析。美国、日本、欧洲和我国均给出了各自的物流成本的概念、核算方法和主要构成。总结来看,国内外关于物流成本的概念内涵基本一致,但对于物流成本的认识视角却又很大的不同:发达国家侧重于从微观视角研究物流成本[1],重点关注物流与企业的关系;而我国则侧重于从宏观视角研究物流成本,重点关注物流成本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按照微观物流成本和宏观物流成本的分类方法,我国对于物流成本的认识更偏向于宏观物流成本,而发达国家更偏重于微观物流成本视角,研究制造业中的物流投入问题和第三方物流成本,即企业物流成本和物流企业成本。

      目前,日本、欧洲以及我国等各主要国家的宏观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基本以美国的CASS方法为样本进行设计,虽然各国在抽样方法、统计口径等方面有一些差异,但是各国的宏观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基本一致[2]。关于物流成本的衡量指标方面,目前最广泛采用为“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由于社会物流总费用和GDP的核算方法基本一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可以在国家间进行横向比较,这一点已基本达成共识,而此指标争议的核心在于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是否可以用于衡量物流成本高低,更甚至于是否可以通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是发达国家的2倍”从而得到“我国的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2倍”这样的结论。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由“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两倍”得出结论,认为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表明我国物流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影响着我国实体经济的整体发展。这一观点也是众多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但是,也有一些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张兆民、韩彪(2016)认为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更多体现的是物流发展水平,由于该指标没有考虑物流商品的价值属性和物流的需求状况,用于衡量物流成本存在着不科学性和片面性,应采用“社会物流费用占社会物流总额比重”的新测算方法[3]。美国联邦公路局FHWA(2005)也提出将物流成本与GDP进行比较存在误导性,由于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而物流成本有很大部分是中间产业和服务,将中间价值与最终价值进行对比既不能说明物流消耗了多少GDP、也不能说明物流对于GDP的贡献有多少[4]。翁心刚(2016)认为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的含义是创造单位增加值所投入的物流费用,创造单位增加值投入的费用越低,说明物流活动的产出效率越高[5]。谢雨蓉(2015)认为“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过高”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对物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降低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不是指在当前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水平上降低物流成本总额,而是指以合理的物流成本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体量和更优结构的产业体系,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高的直接原因是单位GDP产生的物流需求“量大”,而非“价高”[6]。王燕弓(2016)也提出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是经济结构的中性指标,仅凭物流总费用多少并不能准确判断物流成本高低,中国的单位物流成本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的“物流总费用高”是由中国的“物流总量高”决定的,采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物流绩效指数排名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7]。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6年全球物流绩效指数排名》[8],中国得分为3.66,排名第27位,德国得分4.23,继续排名第1位,印度的物流绩效指数为3.42,而与之相对比的是印度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4%,如图1所示。

      2.2 影响物流成本的原因分析

      关于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众多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观点:

      (1)产业结构决定论。该种观点对比了美国历年来的产业结构与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呈现高度相关的关系,认为产业结构偏重是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高的根本原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从16.5%降低到9.9%,主要源于服务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发生变化[9]。由于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8%,而中国工业品物流额占社会物流总额高达91.4%,比创造一个单位的GDP工业消耗的物流量和物流费用要高得多。地理空间格局和产业布局结构客观上决定了大运量、远距离的基本运输格局,使得我国的物流运输强度是美国的8倍。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整体进程和阶段特征基本吻合,经济运行的物流成本短期内难以大幅降低。该观点认为,只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迈进,才是降低经济运行物流成本的根本途径。但是该观点忽略了产业结构优化与物流成本降低之间的主次关系,降低物流成本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不是相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