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3821/j.cnki.ceq.2017.04.08 感谢编辑、匿名审稿人以及高建教授、储小平教授、张建琦教授、路江涌教授、孙黎博士对本文的意见和建议,感谢徐远华、霍烨敏的助研工作,当然文责自负。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中国进入“全民创业”阶段,创业活动空前活跃。早期创业指数(Total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y Index)①持续攀升,从2002年的12.1%增加到2013年的18.8%。这一活跃程度不仅在金砖五国中名列前茅,而且高于美国、日本等创新驱动经济体。然而,从结构看,中国的创业活动实际上呈现出低水平活跃状态(Ernesto and Bosma,2013;高建,2012)。受生活所迫而不得不从事的生存型创业比率高达34%-52%②,相反,创新型、机会型等高质量创业的比率较低,这严重制约了创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潜力(Acs and Szerb,2007)。如何激活高质量创业、改善创业结构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制度经济学的最新观点指出,激活创业的根源在于塑造良好的社会规范(Meek et al.,2010)。社会规范属于非正式制度(风俗、文化和行为守则)的范畴,它与有形、强制的正式制度不同,是一种隐形的规则遵从。社会规范表现为社会对创业认可和尊崇的程度,大众媒体对创业进行积极正面宣传的程度(Busenitz et al.,2000;Kautonen et al.,2011)。作为人们有意识遵从的价值标准和信念,社会规范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人们的经济行为。理解中国情境下激活创业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是从社会规范这一至关重要的因素着手(Williamson,2000;渠敬东等,2009)。 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针对创业的社会规范发生了很大变化。20世纪70年代,传统社会规范与创业活动的风险性、逐利性存在一定冲突和矛盾,创业被视为投机倒把、甚至牟利犯罪(Aidis et al.,2008)。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创业的包容性逐步增强(Tan,2005;李雪灵等,2011)。近十年来,社会对创业的认可和尊崇程度急遽提高,各大媒体广泛、积极地宣传成功创业典范,中国政府呼吁“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李克强,2015)。 由政府和媒体“自上而下”主导塑造的社会规范,能够激活创业活动吗?社会规范激活创业的内在机制和“黑箱”是怎样的?如何塑造良好的社会规范,推动个体开展更高质量的创业活动(如机会型创业)?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不仅对通过创业促进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与扩大就业、维持社会稳定与和谐等重大社会问题息息相关。遗憾的是,目前文献尚未对社会规范如何影响创业的微观途径和内在机制给出有效的解释,也并未在中国情境下采用中国历年的创业数据进行充分检验。由于“黑箱”并未打开(Kautonen et al.,2011),社会规范影响高低质量创业活动的机制差异未得到清晰揭示,这制约了通过制度设计激活高质量创业的有效性。 本研究从微观层面出发,创新性地将行为经济学中的社会偏好观点、社会规范激活理论引入创业领域,从理论上深入地解释创业决策的驱动因素。我们试图打开社会规范影响创业的“黑箱”,揭示社会规范影响创业的内在机制。本研究利用全球创业观察项目(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简称GEM)对中国全民创业十年(2002-2009)期间的调研数据,通过分类(或有序)因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试图推进现有研究。 在内容安排上,第二部分对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回顾;第三部分构建理论框架,提出研究假设;第四部分介绍变量、数据和实证研究模型及中介效应检验;第五部分分析模型估计结果,检验理论假设;第六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稳健性讨论;第七部分提出结论和研究展望。 二、文献综述 创业是创造一个新事业(Low and MacMillan,1988)。“什么因素激活创业”是创业研究的根本问题,不同领域学者的理论视角有所不同(陆园园和张红娟,2009):心理学强调创业者个性心理和认知特性的影响(Gartner,1988);资源观强调异质资源组合对创业价值创造的影响(Veciana and Urbano,2008);网络视角强调网络嵌入与社会资本对创业的影响(Carolis and Saparito,2006)。近年来兴起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则提出,制度因素特别是社会规范很大程度影响创业活动和创业类型(Bruton et al.,2010)。 社会规范是最深层、无形的社会嵌入和制度形式。在制度经济学框架下,规范与管制制度、认知制度共同形成了制度的三大支柱(Scott,1995)。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共同持有的行为准则和标准。在社会建构范围内,人们集中意识到特定行为是否理想、正当或合适,并据此来评价行为的合理性(Elster,1989;Kandori,1992)。这种规则遵从影响着正式制度(如法律法规、产权制度、产业配套等)作用的发挥(North,1990),其约束空间广泛,潜在影响深远。 (一)社会规范对创业的影响 社会规范影响创业的研究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类。第一类宏观层面的研究主要以制度理论为基础,探索社会规范对国家或区域创业总量的影响。例如,Meek et al.(2010)发现,良好的、注重环保的社会规范正向影响环境负责型新创企业的创建比率。York and Lenox(2014)进一步发现,相比经济和政策因素,社会规范对创业企业进入新兴行业的影响更强。这类研究的价值在于识别出了社会规范这一非正式制度对创业活动的重要影响。然而,这类研究偏好宏大叙事,分析局限于对创业总量的影响,无法获得微观层面质的判断。由于结论并未落地到制度的最终承载者——微观创业者身上(方世建和孙薇,2012),因此社会规范究竟如何激活微观创业者的行为选择,这类研究并没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