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庄友刚,哲学博士,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 苏州 215123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内容提要:

在当代城市发展中,由于实际上的资本逻辑的主导以及城市建构中指导思想的偏差和误区,在带来城市经济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众多的社会矛盾和城市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城市观的反思、指导和矫正。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内容、理论秉性和理论特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审视和应对。以马克思主义城市观的系统建构为理论基础,以对城市发展的当代状况和当代特点的深入把握为现实基础,深入揭示和阐明资本的当代发展逻辑,探讨当代城市建构和发展的新思路,并阐明城市发展的未来前景,构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城市观审视当代城市发展的根本理路。这一工作的完成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出场。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8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18)02-0042-07

       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的基本现象是城市化的深度发展,城市生活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形式和中心领域,城市的建构和发展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交叉点和社会意识的聚焦点。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人口统计学上发生了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或城镇中,可以被称为“城市居民”,我们的星球也因此可以称为“城市星球(Urban Planet)”。“社会理论家和媒体权威,迅速抓住了这一世界转变的新闻,开始去沉思人口统计中这个重大的里程碑在日益显现的‘城市星球’形成中的影响作用。这些影响,被认为将带来重大的转变。”[1]城市在社会生活中这种地位的变化构成了当代社会一个突出的现实,凸显了对之进行多学科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其中也包括哲学层面的审视与反思。在对当代城市发展进行哲学反思时,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方面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视野的审视。这既是由当代发展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又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质密切相关。换言之,当代城市发展状况需要马克思主义城市观的反思,而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角的审视也必然以其特有的理论逻辑为当代城市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

       一、当代城市发展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城市观的审视

       理论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实现自己的出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方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城市观审视当代城市发展状况,这不仅仅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需要,更源于当代城市发展实践造就了这样的理论需求。当代城市发展状况尤其是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矛盾、问题与困境,需要马克思主义城市观的反思、指导和矫正。就此而言,有几个基本的方面是我们首先应予以关注的。

       首先,在当代城市的发展与建构中,资本逻辑大行其道。

       在影响当代城市建构和发展的各种因素中,资本是最具影响力和显示度的因素。审视当代城市发展状况和生活面貌时,一个重大、突出的现实是资本因素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城市空间的建构根本上反映的是资本的逻辑。第一,在城市空间建构中,经济因素成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考量因素,城市发展中经济的要求被片面突出和强化。单纯从经济视角进行考量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而在具体的行动中,追求经济发展这一要求又被进一步片面化,等同于对利润的追求。能否带来巨额利润成为城市空间建构的首要目标。实际上,城市空间的建构单纯顺应了资本逐利的要求和趋势。资本逻辑掌控了城市空间的建构过程。第二,市场化趋势成为城市空间建构和发展的根本趋势,市场化原则主导着当代城市的发展进程。所谓空间生产的市场化亦即空间生产的商品化,是指空间生产在其社会性质上日益呈现为商品生产,市场原则主导空间生产的整个过程。空间生产不再仅仅是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而更表现为价值增值的过程。这种市场化特征和趋势在空间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都表现出来。这实际上意味着城市被资本化了,城市空间本身成为资本的存在形式。第三,在上述语境下,资本掌控了对城市意义的建构权和解释权,城市的建构和发展完全在资本的逻辑下被加以诠释和说明。“城市伙同艺术名流为他们自身的投资诉求而致力于同文化资本的联姻。”[2]在当代城市发展中,资本逻辑主导地位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客观的历史基础。我们不能否认资本在当代城市发展中所具有的积极作用,但是单纯资本逻辑的主导,势必造成当代城市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造成城市发展价值指向的偏离。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城市观的反思和矫正。

       其次,与客观的发展状况相比较,当代城市建构中指导观念存在着重大的偏差和误区,这需要马克思主义城市观的审视和反思。

       第一,当城市建构实际上成为资本增值的手段时,指导城市建构的各种思想、观念实际上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资本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服从和服务于资本发展的需要,呈现为一种资本的意识形态。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语境下,在当代城市的建构和发展中,我们看到自由主义观念大行其道。由于资本掌控了关于城市意义的建构权和解释权,关于城市发展的各种现代主义话语和后现代主义话语,尽管表面上看来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但在根本上都植根于资本发展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城市观批判性地审视这些理论话语,矫正城市发展中指导思想的偏差,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任务。第二,在指导当代城市发展的各种观念中,也不乏对资本逻辑进行批判的声音和主张,包括西方各种左翼城市理论,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城市思想。但是,一方面西方左翼城市理论对资本的批判是不足够、不充分、不彻底的,更多时候陷入了改良主义的窠臼;另一方面,在如何推进当代城市发展的问题上,尽管其观念主张不乏合理的内容,但由于其理论不能从根本上摆脱改良主义的性质,仍然不能从根本上矫正城市发展终极价值指向上的偏差。换言之,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仍然没有成为其城市观的中心价值旨归。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批判逻辑,对当代城市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但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城市观的理解和把握并不是全面、系统的,很多方面还存在重大的误区。以这些带有重大误区的思想观念来指导当代城市发展,势必带来城市发展实践的失误和偏离。比如,消灭城乡差别是否等同于单纯的城市化?当代城市发展中指导观念的误区及其理论不足,是呼唤马克思主义城市观的又一理论动因。

       再次,当代城市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城市观的审视突出地表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果上。

       由于指导理念的偏差以及发展进程中资本逻辑实质上的主导,当代城市化进程在带来城市经济繁荣的同时也造就了众多的社会矛盾和城市问题,这些问题中有很多是本不应该产生或是本不应如此严峻的。这既在城市本身即城市空间的建构中表现出来,也在城市社会关系的建构中表现出来。其中有几个突出的方面最为值得关注。第一,城市发展和城市空间的扩张伴生着大量的非正义现象,城市正义问题日益严峻。一方面,在城市空间的发展进程中,广大农民和城市弱势群体的既有空间权益被极大地侵占了,而在空间生产市场化的过程中这种侵占和剥夺却获得了合法的面貌。另一方面,城市发展的成就并没有公平地惠及全体社会成员,在“谁购买谁消费”的市场原则下,城市发展的大部分成果集中在一部分人手里,而另外一些人则被排除在外,当代城市发展严重偏离了“为了人民”这一根本宗旨。第二,技术建构与社会建构的分裂与对立。城市是空间生产最具显示度的领域。空间生产的过程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技术性再造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过程,空间状况影响和制约着社会关系的建构状况。而在当代城市发展中,由于空间生产的巨额利润,城市的技术建构被片面强调,城市空间的拓展缺乏实际的社会生活内容,也就是说城市的技术建构和社会建构存在着分裂的状况。这不仅造成了土地、空间资源的浪费,还导致了生态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与此同时,在空间生产市场化的背景下,城市空间的生产和消费也是分化的,一部分人被排除在特定的空间之外。不同空间表现出了社会性的对立,由此也必然带来社会关系的分化和固化,造成众多社会矛盾和问题。第三,人的生存的异化性进一步加剧,城市生活日益为资本所殖民。当代城市的发展是以城乡之间的分离和对立为前提的。“城乡之间的对立是个人屈从于分工、屈从于他被迫从事的某种活动的最鲜明的反映,这种屈从把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城市动物,把另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乡村动物。”[3]为了适应资本发展的需要,当代城市发展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分工,表现为城市间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发展特色越是鲜明,实际上也意味着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的独特地位越是突出。在这样的前提下,城市越发展,人受到的局限就越强,人的生存的异化状况就越严重。在城市建构日益为资本逻辑所主导的状况下,城市生活在根本上围绕着资本的逻辑展开,日益为资本所殖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