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放在手心里还天天怕摔着了。但这个世界永远不可能像我们期盼的那样完美,也不会人人都能像你这样呵护你的孩子。或早或晚的,有一天你会看见孩子在游乐场被其他孩子推倒,或者上了幼儿园/小学后,有一天不开心地跟你说:“爸爸/妈妈,我在学校被人欺负了。” 周末的留言中,有一位家长就对自己家孩子在幼儿园被人欺负的事情,无比愤怒。作为爸爸,他第一反应就是跟孩子说:“儿子,以后再被人欺负,就给我打回去。”但之后冷静下来,他又开始担心这样的教育可能有问题,于是留言问到底能不能教孩子被欺负就打回去。 的确,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无论中式还是西式,都会有让孩子“直接打回去”的惯例。家长们习惯认为这样的方式可以鼓励孩子更勇敢地面对问题,或者让别人不再敢欺负你。 但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在目前的育儿环境下,已经不是很好的选择,这样做虽然可以让家长发泄掉怒气,但后果反而可能将孩子置于危险当中。 时代不同了,“打回去”法则已不合时宜 “打回去”曾经可能是家长最有效的教育模式,只不过那个“美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如果我们还生活在一百年前的上海滩、一百五十年前的美国西部,或者两百年前的雾都伦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必须教孩子打回去的。一方面在一个混乱的年代,信奉的是力量至上的原则,整个社会的法则就是如此,因此必须从小让孩子了解并且适应这样的环境,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打回去”是这种崇尚暴力年代的必修课。 尤其是那些本身生存在温饱线以下的家庭,“育儿”的常态主要是三餐给碗粥喝,晚上安排个地方睡。父母要养大好几个孩子,全部精力都在努力赚钱维持一家人生存。这时候即便某个孩子被欺负了,也不会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去给孩子做心理辅导,分析情况和处理办法,或者带着被欺负的孩子去找对方家长理论。连幼儿园都没有,更不会有幼儿园老师来看护和管理小朋友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对于这样的生活条件,孩子们也只能靠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如今的生活状态当然不能跟这些“大时代”中的前辈们“媲美”,相信我们大部分读者也不会忙到只能“放养”孩子,而是天天恨不得在养育上精益求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教育等诸多方面的进步,让我们有了更好的社会“育儿”环境,而我们对于孩子安全、教育的关注度,更是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我们的这些努力,其实就是让孩子不再必须以及只能靠“自己打回去”来维护自己的安全。 既然不再是崇尚暴力和腹黑学的乱世,那还用乱世法则教孩子“打回去”,这样好么? “打回去”真的有效吗? 之所以说打回去已经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因为反击不对——我们当然要有维护自己利益的权利和信心。而是“反击”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判断,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很多家长会觉得被欺负就打回去,是最简单粗暴有效的方式。但这种方式“粗暴”是够粗暴的,但真的简单和有效么?我们设想一下自己如果被“欺负”了会如何。 有一天你在路上被人很用力地撞了一下,挺疼的。你会怎样做?如果按照教育孩子的“被欺负就打回去”原则,看都不看二话不说打过去么? 清醒的成人不会这样做,而是在反击之前下意识做一些判断: 对方是不是不小心摔倒撞到自己了? 对方有没有很好地表示歉意? 对方是不是喝多了? 对方是不是体格远强于你,或者手持武器? 对方是不是一群人而你只有自己? 一定要告诉父母 最后,无论被欺负的事情是否造成伤害,以及如何结束,也无论其他人,包括同伴和老师说什么“别告诉家长”,如果自己感觉被欺负了,一定要告诉父母家长。无论孩子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对、是错,是得意还是丢人,必须培养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候,可以与家长沟通商量的习惯。 无论任何时候,家长都必须充当孩子100%的可靠后盾、无话不说的朋友的角色。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来自于家长的支持,而不是打架的能力。这不仅仅是被欺负如何解决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孩子未来一生的成长。当你让孩子“被欺负了就自己打回去,别来找我”,那可能孩子遇到任何事情,不管自己能否解决,一辈子都不会来找你了。 家长参与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是合理和必须的 家长参与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是合理和必须的。所谓“孩子的事情家长别参与,他们自己去解决”,更多情况下只是熊家长放任自己孩子欺负人的借口。越是爱欺负人的熊孩子的家长,似乎越喜欢这样的逻辑,让人好奇这两者之间孰为因果。 孩子的事情,当然是家长的责任。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承担任何刑事责任。”这不是给少年犯脱罪用的,而是明确地表示14岁以下的儿童,是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监护人必须承担监管孩子的义务,为孩子的行为负全部责任。如果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出面是必要的,至少警察叔叔是这样认定的。 那孩子被欺负了,家长该怎么处理? 家长都是成年人,每个人都应该有能力根据当时具体的情况来确认合理和适当的处理办法,合理地维护自己孩子的权益。当然,原则还有一条:“不能伤害对方孩子的心理和身体。”